阅读记录

第五十九章 括户之法[1/2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 叶北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羡之现在已经成了朝廷重臣,一方面他要在朝堂上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他也要时刻关注西域的局势。
      崔梦庭按例将西域的情报交给了刘羡之,张修已经开始相关布置。
      刘羡之为了取得皇帝进一步的信任,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朝廷几项国政上,他是想让李隆基看到,自己忠心的人是皇帝。
      自从张九龄,严挺之,李适之,一些忠正的朝臣被贬之后,在朝廷大政上,确实少了一些眼光独到的见解,刘羡之的出现,让李隆基的眼前一亮,就像是在万马齐喑的朝堂中的一道光芒,有很多人想要取得一个高位的时候要依靠一些已经结成利益集团的势力而向上攀爬,而刘羡之没有选择这种法子,他选择的这个人是皇帝,皇帝一定会给与一个不依附任何权势集团,忠心于自己,并且有经济之才的人最大的支持,为了得到皇帝的信任,刘羡之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国政上,每一项国政在执行的时候朝廷各部司皆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而刘羡之针对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解决之法,在李隆基看来,刘羡之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国政上,与某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人相比,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
      在李隆基的眼中,刘羡之是一名忠臣,而在朝廷各部司看来刘羡之是一位干臣,很多人将刘羡之比为贞观时期的马周。
      最近很多人都来拜访刘羡之,刘羡之皆一一谢绝,并且他经常走访街坊,察查田舍,视察民情民政,很多老百姓也渐渐的知道了刘羡之的名字。
      刘羡之将目光转向了最近另外的一项国政上。
      怛罗斯之战唐帝国之所以战败,战马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只有军力强盛,财政粮草充盈的情况下,才能在任何的一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大唐不缺粮草,但是在粮草的转运过程中存在问题。
      关中缺粮问题自从漕运疏通之后得到了缓解,但是若遇到漕运堵塞,关中缺粮的问题越发明显。
      户部尚书房琯核算了近年来各地租庸调的数目,发现了关中缺粮的问题,写了一道奏书。
      李隆基阅完房琯的奏书之后,见其论据清楚,条理清晰,认为关中乃京师所在,土地肥沃,却粮食短缺,这几年来一直没有找到问题所在,之前疏通漕运,令江淮的粮食输入京师,缓解京师的粮食短缺,随着关中人口的增长,漕运也渐渐不能满足关中粮食的需求,关中缺粮早已经提上日程,最近缺粮越发明显,李隆基颇为重视,随即令房琯整理户部有关的文册,将这些文册交给几位重臣,后天在麟德殿商议此事。
      刘羡之在自己的府衙里收到了户部送过来的文册。
      他看完相关资料之后,发觉房琯的观点是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是这个问题会涉及很多方面,皇帝正是明白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因此现将一些文册送至朝廷的几位重臣的手里,此举说明皇帝要下决心解决关中缺粮的问题。
      李林甫也在中书省拿到了户部的文册,他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此事虽然由房琯首提,但是其毕竟只是一个尚书,若将此事交给他去办理很难调动朝廷其他部司,李林甫垂目静思,他慢慢的合上了文册,双唇紧闭。
      李林甫走到冠云楼的时候刘羡之已经到了那里,刘羡之起身相迎,表情依然和以前一样如平淡如古井。
      这是李林甫和刘羡之之间的一种约定,李林甫知道刘羡之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倾向,因此两人会面皆比较隐秘,若两人需要交谈的时候,两人便相约在冠云楼。
      李林甫首先开口道:“想必刘大人也看出了陛下此次的用意。”
      “是的。”刘羡之的回答简单直接。
      李林甫将目光稳稳地落在了刘羡之的脸上,想捕捉刘羡之一丝的表情,但是只是徒劳,“这件事情是一件出力又得罪人的事情,不知刘大人有没有什么良策?”李林甫的问题也很直接。
      刘羡之道:“不知道右相指的良策是想要达到怎样的结果?”
      “既促成此事,又不用得罪别人。”
      刘羡之抬眼,凝视着李林甫的眼睛,“这件事情要做就一定会得罪人。”
      李林甫微微坐直了身子,他的眼神忽然变得很严肃,“刘大人很坦诚。”
      水已经煮开,刘羡之挽袖,将水填入李林甫的茶杯中,“右相,人定胜天,但是人的谋略并不是可以改变所有的事情。”
      李林甫看着杯中微微晃动不停舒展的茶叶,“若让老夫掌管此次括户,并不是没有能力将这件事情做好,只不过这样一来,要触及豪门权贵的利益,这些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老夫刚刚当上宰相,并不想因此早早的下台。”
      李林甫说的很直白,这的确是他心中所想,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刘羡之的权谋智计当世无二,李林甫如此说项是想让刘羡之想出一些谋略相助自己。
      刘羡之当然明白李林甫的意思,“主管括户的人选一定是右相,房琯是副手,想必右相也已经预料到了。”
      “我为百官表率,此事交与我,责无旁贷。”
      “右相可以以对付皇亲国戚为由找到一个名义上总领朝廷括户的人。”
      李林甫的眼睛一亮,忽然道:“你说的这个人是…”
      “正是当今太子。”刘羡之垂目,“令太子总领此事便是显示陛下进行括户的决心,并且可以震慑在朝廷之外的那些皇亲国戚,右相在执行的时候,运用委蛇之策,谁都知道户部尚书房琯支持太子,他的这个提议或许就是太子的意思,到时候这些人将会把帐记在太子的头上。”
      “既然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刘大人怎么知道太子一定会答应总领朝廷括户一事?”
      “太子一定会答应。”黑衣人回答地很肯定,“如果太子不答应的话,这件事情在还没有推行的时候,就注定要失败。”
      刘羡之所言不假,历朝进行有关豪门贵戚的利益的时候,皆是以皇帝或皇帝任命的皇子负责总领,以昭显对皇帝对改革的重视和决心,此法由户部尚书,原忠王府司马房琯提出,若如果李亨推辞,便显示出太子其实在括户一事上并无决心和信心,那些豪门贵戚联合起来抵制此法的气焰将会更盛,负责执行括户的大臣当然无法在如此大的阻力下成功推行此法。
      李林甫眼神中露出赞许之色,他似乎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我明白了。”
      第三日,李亨,李林甫,房琯,刘羡之几个人站在麟德殿内。
      内侍传唤一声,皇帝驾到,众人行礼。
      李隆

第五十九章 括户之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