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笑泯恩仇[1/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 !
      张方平府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随着与会宾客们,传遍了整个汴京。
      赵煦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也得知了这个事情。
      此时,他正在福宁殿后的御花园,听取入宫汇报靖安坊建设进度的贾种民。
      听完冯景的报告,赵煦就笑了一声,然后看向在他身前三步左右,恭敬的低着头的贾种民,颇为玩味的审视了一番。
      贾种民是贾昌朝的后人。
      而贾昌朝当年和张方平是死对头!
      贾昌朝在仁庙时代,是公认靠着攀附温成张皇后的裙带关系起家的。
      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
      所以,文彦博、贾昌朝在当年是一个战壕的兄弟。
      而在他们对面的战壕里趴着的,则是以富弼为首,欧阳修、张方平为骨干的一派。
      两派人当年,在朝堂上就差没有打出狗脑子。
      欧阳修被人造谣、诬陷,与外甥女(不是亲的)私通,就和这两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有关。
      如今,兜兜转转,当年的恩怨,恐怕也会延续到这一代人身上来了。
      至少,赵煦知道,苏辙就很不喜欢贾种民。
      贾种民被赵煦瞧的有些心里发毛,但也不敢问,只好低着头道:“陛下若无他事,臣乞告退。”
      “嗯!”赵煦点点头,道:“卿回去后,要记得抓紧,在正月前,朕希望可以看到汴京学府的蒙学、小学、中学之主体建筑落成。”
      “唯!”贾种民再拜,然后亦步亦趋的退出这御花园。
      赵煦等他走远了,消失在视线中,才问冯景:“文太师府邸,可有什么消息传出?”
      冯景摇摇头。
      赵煦嘿嘿一笑:“老太师此时,恐怕正在家生闷气!”
      ……
      文彦博半闭着眼睛,靠在御赐的太师椅上。
      “老匹夫找了個小混账!”
      “有什么好得意的!”
      “还找了那么多人见证……”老太师哼哼唧唧着,阴阳怪气:“搞不好哪天,那小混账再捅个天大的篓子,看谁能救!”
      在他身旁侍奉着的文及甫是只能低着头,假装听不到,根本不敢开口。
      因为他知道的,自己只要开口,老父亲肯定就会拿着他做文章。
      文彦博哼唧了半天,见文及甫没敢接话,便不高兴了。
      他瞪了一眼文及甫:“汝这逆子,平素不是很喜欢问的吗?”
      “今日怎么不问问,为何张安道那老匹夫要将衣钵传与苏子瞻?”
      文及甫咽了咽口水,只能硬着头皮拜道:“敢请大人赐教!”
      他算是懂了。
      老父亲这是要强行给他上课,他不听也得听。
      文彦博嘴角抽动了一下,看着这个蠢儿子,实在气不打一处来。
      所幸,他还有个好孙女。
      不然,这辈子临到头,怕是会被那张安道压上一头。
      这样的话,将来到了地下,恐怕要被富彦国和欧阳永叔笑死——呦!这不是文宽夫吗?几年没见,怎么这么拉了?
      这样的话,他怎抬得起头?
      “张安道,可不止是在给自己传衣钵!”文彦博哼哼两声,道:“他恐怕还在打让苏子瞻继承欧阳九地位的算盘!”
      “看着吧!”文彦博道:“这一两年间张安道肯定会运作,苏子瞻的子女与欧阳九的子女之间联姻,然后借此得到欧阳九遗孀认可,名正言顺的继承欧阳九遗产的算盘。”
      “欧阳文忠公!?”文及甫咽了咽口水。
      “天下人会认?”
      欧阳修,是公认的范仲淹后,大宋文坛领袖。
      不要看其当年被整的很惨。
      可在文坛上,却没有对手!
      就算是后来的拗相公和司马牛,当年在其面前,也得乖乖的伏低做小,自称晚辈末学后进。
      “欧阳九认就行了!”文彦博没好气的道。
      文及甫傻傻的看向自己的老父亲。
      欧阳修?
      他不是已经死了吗?死人怎么认?
      文彦博叹了口气,解释道:“欧阳九在时,就已经很看好苏子瞻了。”
      “错非当年苏子瞻年轻,名声不显,怕给其负担,不然早就传了衣钵了!”
      “而张安道,与欧阳九乃挚友、知己……”
      “两人的脾气,简直一模一样,都是茅坑里的臭石头!”
      说到这里,文彦博就撇撇嘴:“如今,传的苏子瞻也是一般!”
      “所以,老夫才说,这是老匹夫找了个小混账!”
      文及甫眨眨眼睛然后想了想,好像还是真是这么回事。
      欧阳修、张方平,当年在朝中,就以孤僻、不合群、头铁、爱开炮出名。
      相对来说,张方平可能会低调一些。
      而欧阳修在世,那是出了名的大嘴巴。
      旁的不说,一篇《朋党论》就足以说明问题。
      而现在的苏轼呢?
      好像、似乎、大概也差不多。
      这样想着,文及甫就忽然就理解了老父亲的意思。
      苏轼苏子瞻的性格,不就是另一个翻版的欧阳修吗?
      有张方平背书和牵线搭桥,欧阳修遗孀、儿子认可。
      再来一个联姻关系,加上苏轼的文章诗赋,本就是天下知名。
      这些条件综合到一起,苏轼苏子瞻,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受并继承欧阳修留下的遗产。
      然后成为天下士人都认可的文坛领袖。
      至少,一个宗师的地位是跑不掉。
      而在大宋文坛领袖或者宗师的影响力,是远超其本身官阶的。
      就像如今隐居江宁的王安石。
      他是不问世事了,可这天下事,依然在受他的影响。
      无数人依然在崇拜、效仿着他。
      哪怕一句话不说,也有大把的人,争相在自己脑门上刻下一个新学门徒、荆公门生的标签。
      “那……那怎么办?”文及甫弱弱的问道。
      他自然知道,老父亲和张方平不对付。
      “怎么办?”文彦博耸耸肩:“当然是抬举程颐!”
      老太师坐起身来,一双老眼,闪烁着智慧。
      “将程颐的门生、弟子都送到朝堂!”
      “另外……”文彦博看向文及甫问道:“前些时日,不是有个叫程之才的人来投拜帖吗?”
      “汝去见一见他……”
      文及甫眨眨眼睛:“这程之才是?”
      “苏子瞻表兄、姐夫!”文彦博悠悠的道。
      文及甫不懂了。
      文彦博补充道:“其早与苏子瞻兄弟决裂,视若仇寇。”

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笑泯恩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