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震和琐事[1/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快更新我在现代留过学 !
      元丰八年五月丙午(十四),酉时。
      宫门还未落锁汴京城就轻微的摇晃了一下。
      这个时候,赵煦正在坤宁殿里,跟着向太后一起‘学习沈括的上书内容。
      母子两人,都被吓了一跳。
      “地震了?”向太后皱起眉头,抬头看向四周。
      已经没有摇晃的感觉,宫中的屏风、宫灯也没有位移的痕迹。
      要不是方才确实感觉到了大地轻微的晃动,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般。
      “母后,先到御花园中空地再说吧……”赵煦说道。
      他不大记得,上上辈子这个时候汴京有没有地震。
      不过,从刚刚的感受看,只是一场小地震,震级不高,可能也就是后土娘娘打了个哈欠。
      但,小心为妙,先到殿外的空地,等待一下,预防可能的余震。
      “嗯!”向太后点点头。
      这个时候,石得一领着许多女官和内臣,跑了进来。
      “请太后娘娘、大家,移驾殿外……”
      便簇拥着母子两人,到了坤宁殿外的宫苑花园。
      几乎所有宫阁里的妃嫔、皇子、公主们也陆陆续续的被人簇拥着来到了这个后宫的宫苑花园开阔之地。
      德妃朱氏,抱着刚刚几个月大的皇十女,牵着皇五女,在她身后国婆婆则抱着两岁多的普宁郡王。
      朱氏和其他妃嫔,见了太后和官家,也都在这里,便纷纷过来请安。
      赵煦则抢先一步,到了朱氏面前,跪下来拜了一礼:“姐姐安好……”
      朱氏看着两个多月没见如今已经圆润了许多,也长高了不少的官家。
      忍不住眼眶一热,哎了一声,说道:“官家长高了好多,也胖了不少!”
      她到了向太后面前,盈盈一礼:“娘娘慈圣,保佑拥护官家,真乃是:母后皇太后!”
      她知道的,向太后就喜欢听她这样称呼。
      你要问朱氏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称呼向太后?
      那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
      任家的县君(她养父的妻子)托人入宫,给她带了这么一句话:请以太后为母后皇太后。
      自然,这不是任家人能想出来的主意。
      据说,是一个知名不具的刑姓朋友对任家的友情提示。
      向太后看着朱德妃如此识趣,那一句母后皇太后,更让她心花怒放,于是立刻道:“德妃不必多礼!”
      当然了,朱氏这么识趣,该有的体面,向太后也不会少她的:“德妃生养官家,有功社稷,本宫也不会忘的!”
      “已着有司,商定德妃的仪卫……”
      “当依李宸妃故事,从重恩典!”
      朱氏连忙千恩万谢,她也就这么点追求了。
      排场大一点,穿的好看一点,用的奢侈一点。
      如此而已。
      而在她们身侧,赵煦已经在和很久没见的妹妹说着话了。
      “五娘这些日子在阁中可还开心?”赵煦问道:“我命人送去的玩物,五娘可都收到了?”
      小姑娘乖乖的点点头。
      “过几日,我再命人给五娘送几条裙子来……”赵煦微笑着说道。
      “多谢官家!”五娘身旁的乳母连忙带着她谢恩。
      赵煦呵呵笑着,没有去干涉。
      当他成为天子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是朱德妃的儿子,五娘、十娘、十三郎的哥哥。
      而赵煦更清楚,这种宫中的上下尊卑等级,越早确定越好,对每个人都是好事!
      赵煦于是,又去看了看还在襁褓里的十娘,也看了看被国婆婆抱着的普宁郡王赵似。
      在这个过程里,赵煦还看到了邢妃,还有被邢妃抱着的遂宁郡王赵佶。
      赵顼直接扭过头去,当做没有看到赵佶,更不要说打招呼了。
      走到向太后面前,赵煦道:“母后,且先去保慈宫中问太母安吧!”
      向太后点点头,对朱德妃道:“德妃好生在宫中,抚养普宁郡王和两位公主,本宫和官家都会记得德妃的功劳的!”
      朱德妃再拜,带着人送着向太后,到了宫苑的殿门口,才依依不舍的回去。
      ……
      到了保慈宫,太皇太后并没有出宫。
      她依旧镇定的坐在保慈宫里,像个没事人一样。
      向太后带着赵煦,到了跟前,问了安。
      太皇太后便道:“一场小地震罢了,没什么要紧的!”
      她是从仁庙时代走过来的。
      仁庙时期,汴京隔三差五就要小震这么一下。
      每次都是摇晃两下了事,她早就习惯了。
      “还是娘娘镇定,新妇远不如也!”向太后微笑着道。
      赵煦则轻声的说道:“太母有大将之风也!”
      两宫听了,都是哈哈大笑。
      尤其是太皇太后,很满意赵煦的这个评价。
      当年姨母慈圣光献,临危不乱,指挥女官内臣,平定了一场宫中禁军引发的动乱,因而被朝野称颂。
      自然,她是很羡慕的。
      这一天傍晚的地震,没有引发任何风波。
      入夜后就一切平息,汴京人也没有任何感觉。
      ……
      隔日,丁未(十五),望朝,赵煦照例在福宁殿睡懒觉。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地震和琐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