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二章 佛骸篇(二十三)[2/2页]

浮沧录 会摔跤的熊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却将那道在空中无可借力的年轻人全部笼罩!
      萧布衣漠然望着这带着些许悲壮意味的一幕。
      他面色不变,双手拢袖。
      如同一股巨力从袖口迸发,而粗麻质地的袖口承受不住这股沛然巨力。
      两道袖口俱是崩裂开来。
      重弩机床喷薄而出的箭镞来得太快。
      而避无可避的萧布衣只是叹息一声。
      更加浩瀚的剑道领域从这个粗布麻衣年轻人双袖之中催动而出。
      泰山压顶。
      在洛阳城头本已经双眸猩红的三百重弩手瞳孔收缩。
      漫天箭镞先是减缓,接着凝固。
      下一刹倒射而回。
      一片猩红。
      ......
      ......
      被自己剑道领域重重拍在青铜门上的宗横喷出一口鲜血。
      他犯下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
      齐梁的二皇子敢来只身前赴北魏。
      必然身怀那样东西!
      齐梁北魏签订淇江协议,萧望手持沧生玺,曹之轩掌握浮世印。
      浮世沧生,便在淇江两岸定下十六年太平盛世。
      而这位北魏头号大剑师自然知道,自家皇宫之中的浮世印,究竟有如何妖孽的功效,能让魏皇念念不忘,每逢大事情,必然亲自带在身上。
      浮世印是北魏最坚固的盾。
      沧生玺是齐梁最锋锐的矛。
      这两件镇国之宝,据说已经问鼎传说之中的仙器行列,流传无数岁月。
      具有不可思议之大神通。
      沧生玺之所用,便可搜刮一切域意源意,清空一切,收回玺印之中储存而起,随持有者心意所动,再喷薄而出!
      单凭此点,便堪称逆天,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沧生玺,不可动杀念,不可动杀念,不可动杀念。
      动杀念则如刀反骨,剑反鞘。
      伤不了人,只能伤己。
      眉须倒立的北魏剑道大师飞身而出,收回自己修行十数年如泰山压顶般的剑道领域,脚踏黄沙而行,衣衫在漫天大风之中向后掠去。
      洛阳南门的青铜门外隔绝了两个世界。
      门内太平盛世。
      门外黄沙渐起。
      宗横怀中无剑,双手拢袖,袖中鼓荡。
      漫天剑域被尽数收回。
      大成域意已收。
      此刻他与那个齐梁北上而来的年轻人之间便不再有天堑。
      萧布衣落地之后没有开口,而是轻微叹息一声。
      两人之间有黄沙卷起。
      这位在洛阳居行十六年的北魏大剑师目光悲哀。
      他此刻站在洛阳南门正下。
      而此刻,背后头顶有一滴猩红鲜血顺延青石墙壁滴落。
      溅在黄沙地上,血珠滚烫,包裹黄沙。
      接着一连串猩红血珠连成线。
      接着数十条歪曲血线连成幕。
      青衫鼓荡再三的剑道大师声音悲哀道:“何苦再杀生?”
      他没有转身抬头去看。
      也不愿去看。
      齐梁二皇子隔着漫天夹杂血腥气息的黄沙抬起头来,目之所及,有些恍惚。
      洛阳南门的场景森然宛若地狱。
      三百重弩手连一具完整的尸骸都不曾留下。
      而城头处青石被覆上一层极为妖异的猩红。
      真正的泰山压下。
      一片平整,只有血迹。
      接着这位齐梁二皇子摇了摇头。
      萧布衣轻声道:“杀生......好大的一顶帽子。宗横大师若是不愿杀生,为何不自己了结?可知你在这世上多活一日,便多立下一份杀孽。这十六年来,齐梁因为你这位北魏头号大剑师,死的人比这个只多不少。”
      宗横低垂眉眼,收拢在袖中的尾指微微勾搭。
      漫天黄沙一线牵。
      一条血线凭空浮现。
      萧布衣面色平静,右侧脸颊一片火辣,沙尘之中迅速猩红一片。
      齐梁二皇子自嘲笑了笑,望着那柄收剑悬浮在宗横身前三尺距离的玄黄,轻声笑道:“所以......这世上哪里有慈悲善目的大师?对敌之时,皆是万般无耻,不择手段。”
      宗横双袖摊开,双臂舒展,淡然道:“我心怀北魏众生,只能杀你这齐梁妖孽。”
      萧布衣柔声笑道:“北魏的人是人,齐梁的就不是?”
      那柄玄黄剑凭空而立,而青衫中年人眉须在黄沙之中飘荡,大袖鼓荡,九品元力铺天盖地而出。
      蓄势。
      宗横声音平静道:“世上有那么多道理,不分对错,只分生死。”
      萧布衣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方青布包裹的玉玺。
      齐梁镇国之宝。
      沧生玺。
      齐梁二皇子眉眼自若,低下头揭开青布。
      他抬起头,望着漫天黄沙道:“好,今日就请你赴死。”

第九十二章 佛骸篇(二十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