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零九章 城管祖师爷(2)[1/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隔日,丙子(20)。
      福建闽清县县令徐寿改宣义郎,以寿在闽清,善抚百姓,能安商贾故。
      这是从选人,直接跳进了京官。
      而且跳了三级,直接就是从八品的宣义郎。
      自然,这只能是蔡确保举的结果。
      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知应天府王益柔卒。
      殿前司马步军都承旨上书言:奉圣旨,拍试陕西、河东等路集教保甲并营田弓箭手都教头等马步射事艺,今已拣选得马步射等俱佳者一十八人,乞依故事,许入京并至君前呈试。
      诏:从之。
      这是向太后争取来的。
      也是赵煦插手基层军事人事的开端。
      在大宋,皇帝之所以能在士大夫话语权空前高涨的现在,依旧可以圣心独断。
      靠的就是,皇帝本人完全垄断和把持了文武官员的上升通道。
      碍止法下,一切文武官员的磨勘,都有天花板。
      文臣选人改京官,京官转朝官,朝官升待制,待制拜宰执。
      都需要皇帝特旨!
      武臣也是一样。
      小使臣改大使臣,大使臣拜遥郡,遥郡转横行,横行拜正任。
      都是皇帝亲除,人臣不能干涉。
      而且,相较于文臣,在武臣方面,大宋皇帝的遴选更加细致。
      很多不入品,但已经展现出一定特长,有着名将胚子的武将,都可能在其改小使臣之前,就有机会,被引荐到御前,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这就是呈试。
      天下州郡的优秀武臣,甚至是保甲户、弓箭手这样的预备役军队里的教头、指挥。
      都有机会,通过战争、校阅等途径,被有司选中,从而来到汴京,到御前展示技艺。
      一旦表现的好,入了皇帝之眼,那就从此可以火箭式提拔了。
      而且,因为武艺这种事情,特别是骑射。
      会就是会,行就是行,骗不得人。
      所以,呈试中发现人才的概率很大。
      历代以来,都有名将,从中被简拔出来。
      自然,历代以来,都很重视呈试。
      每有呈试,无论皇帝多么忙,都必然亲临,亲试。
      以选中人才,从基层开始培养。
      现在的殿帅燕达,就是从呈试中被发掘出来的代表。
      本来,赵煦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可以亲临呈试的。
      庆寿宫那边,一直找着各种借口,拖延着这个事情。
      但现在,向太后不想拖下去。
      于是,借着殿前司的上书,这个事情被敲定了下来。
      日子也选好了。
      六月丁酉(十一)。
      届时,河东、陕西等路,选拔出来的十八名步射骑术都精湛的低级武臣,将在赵煦面前,表演步战、射术、骑术。
      老实说,赵煦觉得,这个呈试的表演性质远大于实战。
      在他的记忆里,就是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好多东西,都是实战里不可能使用的。
      但现在,就连武举比的也是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也就汴京武学里,能有些系统性的军事理论教育。
      就这,还是多亏了已故的宰相曾公亮——这位宰相,曾在仁庙时期主持编修了《武经总要》,并在其担任宰相时,将其作为武学的必读书目。
      所以,勉勉强强,捏着鼻子也只能认了。
      等到明年,找机会扩大武学规模,将之改成近现代的军校模式,才能真正的批量教育、培养和选拔军官。
      至于现在?凑合着吧,先把爪子伸进军队,在陕西、河东拥有第一批亲信再说。
      赵煦正想着,殿外传来了郭忠孝的声音。
      “官家,驾部员外郎臣种民,已至内东门下,乞陛见。”
      赵煦点点头,随口道:“带他至紫宸殿,朕随后便来。”
      “诺。”
      ……
      巳时刚到,贾种民就在通见司的官员的引荐下,到了内东门下的小殿候见。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父祖嘴里的神圣之地。
      这里是大臣入宫候命之地。
      同时,也是天子宣麻拜相之所。
      但,小殿看着却很简单。
      不过是一個简单的小院子罢了,院子里种着几颗柏树,郁郁葱葱。
      此时,正值盛夏,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
      贾种民坐在一条小木墩上,想起了先帝时的一个典故。
      熙宁时的殿帅宋守约,值守禁中的时候,每到夏天,便会组织禁军,在宫中到处抓知了。
      但凡有人负责的地方的知了,没有抓干净,让这位殿帅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那么这个人肯定会被重责——通常是皮肤开花。
      先帝听说了之后,就特意找宋守约问——卿,何故如此苛责将士?
      宋守约回答:军中以号令为先,臣承平总兵殿壁,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尔,蝉鸣固难禁,而臣能使其必去,若陛下误令守一障,臣庶几或可使人。
      先帝大喜赞赏不绝。
      想着这个故事,贾种民就眯起了眼睛。
      都说当今官家,孝笃先帝。
      那他肯定也喜欢类似宋守约这样的人。
      所以,是可以在御前,学一学宋守约?
      他正想着,殿前一个穿着紫袍的武臣,就出现在了他面前。
      “通见!”贾种民立刻起身行礼。
      来人,正是执掌通见司的閤门通事舍人兼知通见司公事郭忠孝。
      同时也是贾种民家的世交了。
      郭忠孝颔首,对贾种民道:“官家有旨意,命驾部员外郎贾种民至紫宸殿候见。”
      贾种民立刻长身拜道:“臣领旨!”
      便跟上郭忠孝,亦步亦趋的通过那道神圣的内东门,进入禁中。
      第一次步入禁中,贾种民有些激动。
      他小心翼翼的跟在郭忠孝身边,低声问着:“立之兄……”
      “嗯?”
      “官家因何命我陛见?”
      郭忠孝笑了,这种事情他怎么知道?
      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说的。
      贾种民也醒悟过来,连忙谢罪:“一时糊涂,还请立之兄见谅……”
      “哼哼!”郭忠孝哼哧一声:“贤弟仔细走路,宫中不可失了礼数!”
      “诺。”
      也就是这个家伙是官家今年第一次主动下诏召见的朝官。
      否则,就凭他刚刚莽撞的那句话,郭忠孝现在就可以中止他的入觐流程,回去上禀官家——驾部员外郎,宫中失仪,乞罚!
      贾种民立刻低下头去,仔细看着地上的石板路。
      同时在心里面自己想了起来。
      但想来想去,他也没有想到原因。
      因为他的名声,从来就不好。
      陈仕儒案有他,乌台诗案也有他,陈安民还有他。
      此外,他和吕嘉问是好朋友。
      在吕嘉问被‘流放岭南、‘责贬邕州右江安抚使后。
      朝堂上的御史们就没少敲打过他。
      让他一直战战兢兢,感觉随时可能被贬。
      甚至可能和吕嘉问一样被明升暗降,丢去岭南吃荔枝,甚至去崖州钓鱼。
      虽然说,吕嘉问去了广西后,曾写信回来告诉他——贤弟啊,哥哥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不,贤弟也来广西溜达溜达?
      但贾种民不信!
      广西那穷乡僻壤,连荔枝恐怕都没有几串。
      除了瘴疠就是山路了。
      贾种民根

第五百零九章 城管祖师爷(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