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六十七章 请君入瓮[1/2页]

我在现代留过学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耶律琚看着那位端坐在御座上,好似成年人一样,对他慰勉的少年君王。
      心中总是忍不住想起了,在上京城的皇太孙。
      太孙和这个南朝小皇帝,年纪相仿。
      但,耶律琚无论怎么看,都感觉自家的太孙,连人家的脚趾头都比不上!
      偏生,上京城里的天子,还在一直以为,大辽太孙就是南朝新君。
      而且,这个南朝小皇帝,一直在有意配合。
      各种笔录、笔记,隔三差五就要送一些过去。
      而上京城,也不断的遣使,将一些太孙的‘笔记送来南朝。
      搞得好像,大宋天子和大辽皇太孙,俨然成为了同学。
      一个遣使过去,以皇兄自居,送去御笔笔记,口口声声说什么‘愿与皇弟共勉。
      另外一个则规规矩矩,以皇弟自许,经常遣使来谢,同时也送来笔记,请教大宋皇兄。
      不知道的人,搞不好还会以为,这两个年纪相仿的皇帝和皇太孙,要拜把子成为结义兄弟了。
      但,耶律琚心里面明白,其实皇太孙的那些笔记、文字,都是上京城里的文官教着写的。
      倒是这个南朝少主,还真有可能是将自己的笔记送去了上京城。
      脑子胡乱的想着,耳畔南朝皇帝的话,就像是刮过去的风一样,耶律琚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只是虚应故事的低着头,一副恭敬的样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词,在耶律琚耳畔炸响。
      “昨日,朕也是在此,送走了来朝的高丽僧义天。”
      “朕当时就说了,大宋愿与天下列国,和平相处……”
      耶律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
      高丽?
      南朝小皇帝刚刚说了高丽?
      高丽人又跑来南朝勾勾搭搭了?!
      耶律琚神色不变,但心中却已经泛起了波澜。
      小算盘在心里面敲得比谁都快!
      “有此功劳,回国之后,天子之前,吾便可自证其功了!”耶律琚的眼珠子不断的转着。
      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
      有了这个打探到‘南朝与高丽勾结的功勋,回国后再活动一下,这个南朝使十之八九,就还该是他的。
      那些回扣、好处,也会是他的。
      至于会不会上当或者中计?
      和他有关系吗?
      ……
      出了崇政殿,耶律琚就遇到了在等着他的刑恕。
      作为馆伴使,刑恕是有着合理合法的身份和条件,与辽使相处、交谈的。
      所以,两人就光明正大的直接接头了。
      “耶律兄,在下的朋友们的茶叶已经到了。”刑恕说道:“兄长要去验验货吗?”
      耶律琚哈哈大笑:“舍人的朋友的货,某怎会怀疑?”
      左右都是要运回国去,给那些农民、商贾吃的茶。
      与他耶律琚没有一毛钱关系。
      质量好也罢,不好也罢,只要回扣和好处真的落到手里,谁管这许多?
      刑恕嘿嘿的笑了笑,道:“话虽如此,但该验货还是得验货的。”
      “再说,在下的朋友们,也想见见耶律兄。”
      “另外还有几个新朋友,也想结识一下耶律兄。”
      “新朋友?”耶律琚心说,这是有人要送钱给他?
      太好了!
      眼珠子一转,便与刑恕道:“这样啊,那某去见一见?”
      刑恕拱手:“请!”
      于是,一个多时辰后,耶律琚便在汴京城的一处堆垛场,见到了那些堆满码头的茶叶。
      这些茶叶,统一用木箱装着。
      远远的就能闻到浓烈的茶香味——并没有想象中的发霉的味道。
      这就让耶律琚好奇起来了。
      连霉味都没有的茶叶?
      这是好茶了吧!
      他却不知,在大宋的茶场,茶叶一旦发霉,就会被销毁。
      甚至在没有发霉前,就会被销毁。
      因为茶叶放到发霉,就只能说明——它根本卖不出去,或者说商贾们觉得,利润太低,风险太大了。
      这是大宋现行的榷茶制度的结果。
      因为,如今的榷茶制度,早就已经放弃了将茶叶作为入中籴本的政策。
      而是改行自嘉佑以来的通商法。
      通商法的主调是:园户之种茶者,官收租钱;商贾之贩茶者,官收征算。
      这就使得逐利的商贾,只会从园户手中,购买利润最高、最好卖的茶叶。
      那些次一级的、利润不高的或者销售速度不够快的茶叶,自然就会滞销,从而成为园户和官府的麻烦。
      因为通商法下,官府不能再和过去一样,将次茶、陈茶,强制配售给商贾。
      换而言之,这其实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大手在发挥作用。
      但,官府和园户却都很头疼。
      这些积欠的次茶、陈茶,卖不掉的话,园户会亏本,官府也会损失茶税。
      耶律琚不知这其中的弯弯绕,看着那一箱箱堆满了码头的茶叶,他眼珠子都直了。
      等到刑恕带着他,随机抽查了几箱茶叶后。
      耶律琚的神色,就变得极为精彩了。
      他抓着手中的一个茶饼,放在鼻前闻了闻,茶叶的香味在鼻腔里弥漫开来。
      他抬起头,看着木箱上标明的次茶字样。
      然后他回头看向刑恕:“这是次茶?”
      刑恕微笑着点头。
      大宋喝茶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城郭户和农村的一等户、二等户。
      穷人是喝不起,也舍不得喝茶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大部分人喝茶,都会有一点追求。
      对茶叶的质量,对茶叶的香味,对茶叶煮出来的茶汤……
      他们都有要求。
      像那些粗茶制成的茶饼,除了少部分人外,根本没有人买。
      就算有人买,市场也小的可怜。
      嘉佑之前,官府还会强制配售次茶、陈茶给商贾们。
      逼迫这些茶商,想办法卖掉次茶和陈茶。
      通商法实施后,茶商后解放了,自由了。
      大部分次茶,就这样自动被市场淘汰出局。
      特别是成都那边的次茶,因为要面临东南和福建的茶叶竞争。
      人家质量更好,也更靠近茶叶的主要消费区,自然成本也更低。
      于是,成都次茶、陈茶的销路更加惨淡。
      每年积累个几十万斤次茶、陈茶卖不掉是常事。
      耶律琚却像是掉进了米仓里的老鼠一样。
      拿着手里的茶饼,两眼放光,兴奋无比!
      他敢打赌,这些茶叶运回国中后,至少可以卖八九十钱一饼。
      若是卖给阻卜人、女直人的话,价格可能更高!
      而且会被人抢购!
      他本以为,南朝给他的茶叶,质量会很差。
      他甚至都做好了,南朝人的茶叶充斥着发霉、腐烂的劣质茶叶的准备。
      哪成想,他居然用着二三十钱一饼的价格,买到了质量八九十钱一饼的茶叶。
      这是暴利!
      也是大功!
      耶律琚狂热的看着刑恕,道:“学士的朋友们,真是义商啊!”
      刑恕笑而不语。
      他其实私下在觐见时,问过官家,为何要亏本卖茶叶给北虏?
      但官家却问了他一个问题。
      “爱卿,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刑恕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

第四百六十七章 请君入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