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史,以为如何”朱厚?形实
      袁宗皋坐在他的对面,凝神看着黄色书册。
      书册的名字——《议孔子典》
      这是张璁写的奏书。
      他说:
      孔子应该称至圣先师,不该称文宣王。
      祭祀用的庙,不能称为殿。
      要用木头像,不能用塑像。
      笾豆、礼乐规格下降。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孔子祭典与“礼”不合,该改!
      袁宗皋拿着奏章的手下意识地一僵,瞳孔也不由放大了几分。
      “陛下,张尚书所言有些大胆了。”
      他将书放下看向朱厚?校?蕴叫缘匚实馈
      “大胆?”
      朱厚?猩裆????胺胃??裕?秤Τ绷髦?铮?卫创蟮ㄖ?怠!
      “恕臣无状”
      袁宗皋起身一礼,神情变得异常严肃。
      “改孔子圣号,这是在向天下的读书人宣战,众皆哗然必定舆论四起,于国无利呀。”
      他言辞恳切道:“陛下初登大宝,根基尚未稳固,步子跨大了,只能适得其反!”
      “况且……”袁宗皋仿佛想到了什么,苍老的面孔上多了几许煞白。
      “况且,会被人扣上妄改祖制的帽子!”朱厚?心抗馊窭?
      袁宗皋沉重地点了点头,孔子名号的更改只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祖制与礼制。
      “祖制,朕已经动过一次了。”朱厚?凶杂锏馈
      “陛下!”
      袁宗皋猛地抬头,似乎在担心朱厚?杏只嵊惺裁淳?酥?铩
      但后者,却只回以一个浅浅的微笑。
      “但这一次,朕所做的却是合乎祖制!”
      “啊,改孔子圣号合乎组制?”袁宗皋眉头紧锁,大脑也在飞快运转。
      但还没有等他想明白,朱厚?斜愀菏肿叱鍪?ぁ
      他背向袁宗皋说道:“朕宣你来,是提前让礼部做好准备。”
      “廷问之后,大明境内只有至圣先师孔子,没有文宣王孔丘!”
      虽是轻语,但他的话中带着一股无可辩驳的意味。
      “臣,遵旨!”
      张璁刮起了这股风,很快便吹遍了北京,一时间暗涛汹涌??流不断。
      锦衣卫的工作无端地增加了好几倍。
      各种各样秘密的书信,官员的宴请,在一个晚上大大小小的角色粉墨登场。
      在万众瞩目中,大明的第二场廷问开始了。
      张璁盘坐于谨身殿中央的圆台,面对众臣侃侃而谈。
      静,除了他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别的声响的静。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
      这首诗的意境,来形容此刻的谨身殿倒有几分合适。
      仿佛暴风雨前的海天相接处,殿内的氛围此刻看起来无比宁静祥和。
      “……,由此可见,孔圣之名必改,祭典之仪必改,百年积弊必改!”
      张璁言罢,起身朝朱厚?械姆较蛞焕瘢?婕从窒蛩闹芄笆帧
      殿里的群臣也齐刷刷站了起来,不约而同朝着中央拱手长揖。
      朱厚?械懔说阃罚?抗馑南律ㄊ印
      他在想,会是谁第一个站出来质疑。
      是向来自居理学正统的杨廷和,还是古板严肃的费宏……
      他所想的人却没有一个开口,反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发声了。
      自从几桩大案之后,大量地方官员调任京师。
      其中就有前南京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如今的副督察御史王瓒。
      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但声音却格外洪亮。
      “天子用王礼祭祀孔子,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若是一下子改变,恐怕会让天下的读书人妄加揣测。”
      他沉声道:“张尚书所言祭祀的修改章程,无异于将孔子当成诸侯对待……,臣恐妨碍太祖建制的初衷!”
      他的一番话掷地有声,就像一把利剑散发寒光,而且目标也格外地精准。
      直接就将一切表面的争端给扫开,直指问题核心。
      而且,是在皇帝态度明朗的现在,直言不讳。
      朱厚?卸运?行┯∠螅??对谠??H蔚胤焦俚氖焙颍?透抑苯臃床抵旌裾铡
      甚至不惜服毒以死相逼,终究让皇帝收回成命。
      他是个有能力的人,可惜做事太直。
      如果没有朱厚?械俏灰岳吹囊幌

第112章 天下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