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4章 差评[1/2页]

全知全能者 李仲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突破之后,许广陵决定给叶小叶放一小段时间假,好好思量一下接下来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大体的方向或者说“目标”自然是一直都有,大宗师重走修行路,别的没啥,自带导航地图那是肯定的,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标配了。
      但这个导航地图导的也仅仅只是目标而已,而不是具体的路。
      这一世的路,和上一世的路,和上上世的路,都并不一样。
      甚至道途中,本来既定的目标也都可能出现些许偏差,这也说不定。
      这一世走“五藏窍”的路,以及这次意外地打开天眼,特别是打开天眼,就不在许广陵原本的意料之中。
      下面的一程路,好好思量,那是必然。
      五藏窍也好,天眼也好,乃至身怀的功法也好,都可以形容为一个普通旅人行路时的“装备”,而在这些装备都有大用不能丢弃同时也不能托运等等的前提下,装备的情况,是会影响到你接下来的赶路方式的。
      而且非常影响!
      就说五藏窍。
      叶小叶从玄关境晋升到开窍境时,打开的是五藏窍之肺心窍,这也意味着他的开窍境修行只能从五藏窍起步。
      前段时间叶小叶在藏经阁的古师兄面前把《从开窍到真一》这本书说得简直一无是处。
      其实嘛,这本书没有那么不堪。
      真没有!
      它的很多描述,都是相当之公允的。
      就比如,它里面说海底窍牛逼,晋升开窍境时打开的是海底窍的,天然一流人物。
      事实是这样的吗?
      是的!
      确实就是如此!
      因为海底窍的效用是“摄阴阳,调升降”。
      而单说“摄阴阳”这一点,就太重要太重要了。
      小修士在修行的过程中,嗯,小修士,以许广陵第一世时地球上的修行情况来说,在命窍未打开,未成就“大宗师”之前,都是小修士!
      而放在这一世,就是灵台境之前。
      包括许广陵现在所处的“入门三境”,凝元境,玄关境,开窍境。
      也包括接下来的“人阶三境”,真一境,荣枯境,生死境。
      这“三境”+“三境”一共六个境界的修行中,修者一不注意就会让体内的气血偏阴或偏阳。
      或者,不仅仅是“不注意”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不小心”的问题。
      而是你再怎么注意再怎么小心,都有极大的可能会犯这样的毛病,而且,不是犯一次两次就算了,会一直犯下去!
      因为体内的气血看不见摸不着。
      想精准把控,太难了!
      就像你烧水。
      首先,你没电磁炉煤气灶等等之类的东西,你就是用木叉架起锅,然后底下放起柴火烧。
      其次,你每次的柴木都是不一样的,反正今天的和昨天的不一样,明天的又和今天的不一样,有着微妙的改变。
      再次,你没有温度计等等可以计量温度的东西。
      好了好了,就这三点,也不说其它了,尽管其实还有不少其它。
      但现在都略过它们。
      现在,要求你每次烧水都定点在六十度。
      达不到或者超过都是不及格的。
      你能及格吗?
      且就算一次两次“碰巧”及格,你能十次、一百次、一千次乃至更多次地,全都及格吗?
      如果你不能。
      那一个小修士在修行过程中,想要让自己体内的气血不偏阴或者不偏阳,也就不能。
      而且调控体内气血阴阳的难度比把控烧水温度的难度要大太多太多了,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那么,气血偏阴或偏阳会怎样呢?
      也不会太怎样。
      偏阴者,气血升沉困难、流转晦涩,身心易敏感,情绪波动大。
      偏阳者,轻则口干舌燥、心浮气躁,重则五内烧灼若焚,坐立不安。
      如果有着老师长期的手把手的教导和跟踪式监督,中等程度以上的偏阴或偏阳是很容易被发现的,然后立即作出调整。
      假使没有这个条件而只凭自己摸索,比如说拿套功法拿本秘笈照着修之类的,别说中等程度就发现,往往发展到严重程度了,修者自身还如蒙在鼓里,茫茫然地,不知怎么回事。
      这个情况,其实就是地球上华夏古语里的“走火入魔”。
      走火是真的,入魔倒未必。
      没有那么严重。
      最多也就是戕身害命而已。
      那么,中等程度就发现,然后就作出调整。这样地就没问题了吗?
      不!
      依然会大碍修行。
      中等程度以下倒好说,身体自行就会调整的。
      但这种“调整”,本质上是一种消耗,也依然会大大妨碍修行的进展速度的。
      而且时不时地你得主动地停下来歇歇,不能修行太猛。
      要给身体以时间来调整!
      一旦用功太勤了,很可能就让轻度问题发展成中度甚至重度问题。
      这就可能出现修两天歇一天比你连修三天效果要好的情况。
      操蛋不?
      操蛋。
      但关键是,小修士他同样没法合理地掌握修、歇的间隔安排呀!
      而且不管你怎么安排,就算安排到极限地合理,你这一修一歇地,修行的进展,也多半是修减去歇,最后剩下几成的“有效积累”,那真是天知道了。
      天天修月月修年年修。
      修到最后说不定只是修个寂寞。
      ……第134章 差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