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恩人!?”
就见一名满脸沧桑的中年妇女尽管只是看到陈安的背影,就一眼认出来了他。
没错,一定是恩人,中年妇女心中非常笃定!
果不其然,当她拽着自己的儿子一路小跑到陈安面前时,看到陈安那张熟悉的面孔,中年妇女脸上布满了惊喜地笑容。
“恩人,真的是你啊!我,我,我找你找了好久!”
“快,超儿,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位恩人,快,跪下,给恩人磕头!”
见到眼前这名神情激动的中年妇女,陈安也认出来了她,正是当时他在医院门口碰到的那位卖煎饼的阿姨。
而那个站在她旁边,身子骨消瘦,气息仍然有些虚弱的年轻男子想必正是她那个卧病在床昏迷四年之久的儿子。
当时齐道子在解决完慕婉柔的事情后,陈安就将这个男孩的事情告诉了他,齐道子很快就答应了,第二天便到医院找到了在医院门口摆摊卖煎饼的中年妇女。
当告知中年妇女是陈安让他来找她的时候,中年妇女便带着齐道子去见了她儿子,并且很快就给治疗好了,留下了治病药方后才离开。
见其虽然身体虚弱,但眼神尚且有些光亮,陈安不禁感慨齐道子医术的恐怖。
要知道眼前这个男子可是昏迷四年之久了啊!基本上都能宣布是植物人了,就算是醒过来也绝对不是傻子就是痴呆。
但这个男子又岂有傻子,痴呆的模样,完全就是一正常人。
听到母亲的话,男子一愣,慢了半拍,当反应过来后没有任何犹豫“噗通!”当场大庭广众的面,径直就给陈安跪了下去,懦懦地道:“谢,谢谢恩人!”
不光是年轻男子,旁边的中年妇女都想要向陈安下跪,不过就在她双膝刚要弯曲的那一刻,她就被陈安扶起来了。
“不用这样,对我来说这就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就见中年妇女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声音哽咽地道:“虽然对恩人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我们这一家来说那就是弥天大恩啊!”
“恩人您让那位老神医救了我儿子一条命,就等于救了我们一家三条命啊!”
说完,中年妇女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要不是有陈安阻止,恐怕她现在已经跪下给陈安不停磕头了。
“快,超儿,给恩人磕三个响头!”
听到母亲哭泣的声音,年轻男子同样愣神了两秒后才向陈安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刚苏醒的他,虽然不至于成傻子,痴呆,但大脑仍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养才能慢慢恢复到正常人程度,现在他还是有些木讷。
不过这对他久经绝望的父母来说已经足够了。
中年妇女的哭泣声,以及年轻男子当街向陈安磕头的行为一下就吸引了周围的行人。
当围观的人从中年妇女只言片语中了解大概后,纷纷向陈安竖起了大拇指,赞扬道:“好人啊!”
正好一家媒体记者路过,见到这种场景更是连忙拿起拍摄装备,将这一幕录了下来,心中美滋滋的想着“今天的报道素材就是这个了!”
中年妇女一个劲儿的想要邀请陈安跟她回家,不光要请陈安吃饭,还因为她丈夫在家里呢。
她非常强烈地想要让自己一家人都向陈安磕头道谢,却被陈安给微笑拒绝了。
见陈安拒绝,中年妇女便咬牙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以后每个月都给恩人打两千块钱吧!虽然对恩人来说这钱可能不多,但这也是我和孩子他爸的一份心意!”
一个月两千块钱,这对身上背负巨额欠债的中年妇女一家来说绝对是笔不小的数目了,足以可见她心中想报答陈安之真挚。
“不用了。”
陈安摇头“帮你们我就没想到要任何报酬,如果真的想感谢我的话,就让我以后到你摊上买煎饼的时候,给我免费吧。”
中年妇女愣在了原地,没想到陈安要的报答方式竟然这么简单。
陈安然后将跪在地上的年轻男子给扶起来,向中年妇女微微一笑:“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话罢,他便离开了。
看着陈安离去的背影,两秒后,中年妇女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知道,自己这真是遇到贵人了!
就见妇女同样如她儿子那般,朝着陈安离去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旁边围观的群众不禁啧啧称奇。
那名将这样生动一幕全都记录下来的记者更是心情激动,陈安这种不求回报的高尚行为,正好可以作为这次事情的主题宣传!
没想到竟然能白捡到这种好事,真是血赚啊!
就在他准备追上陈安,最好来一段采访时,他却发现刚走没多久的那个人,竟然已经消失在人群当中,不见其踪影了。
记者感到遗憾,小声嘟囔着:“跑的这么快。”
离开人群后,陈安打了一个出租车。
“师傅,陈家村。”
“好嘞!”
陈家村,隶属于云苏市一个较为偏远的存在。
其实陈安真正意义上的家并不是现在的,而是在偏远的陈家村。
当年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后,陈安母亲因不想在继续在那个村子待下去了,便独自带着当时年幼的陈安来到云苏市租房子住,一住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按理来说,陈家村的那个家才是陈安的老家。
只不过对陈安来说,陈家村的家并无任何意义,毕竟他大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现在这个家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回来那么长时间都没回到陈家村看一眼的原因。
但现在陈安要回去看看了。
他要去拿回一件原本属于他母亲的东西。
尽管那个东西对现在的他来说一文不值,但对于陈安母亲来说寓意又是不一样的,只不过当年她被被逼无奈,欺负她孤家寡人又带着一个几岁大的儿子,在离开陈家村的时候,只能将原本属于她的东西留下。
一个他父亲送给他母亲的祖传玉镯,同样是两人结婚时的定情信物,只不过因陈安母亲要离开陈家村,被陈家人所欺压,只能将玉镯留下。
这件事一直是陈安母亲一个心结,在陈安记事后,曾不经意间看到过母亲写的日记,当知道母亲这个心结就一直暗暗发誓,等以后有出息了一定要给母亲出这口恶气。
如今一晃那么长时间了。
虽然母亲已经去世,但这件事仍然记在陈安心里。
现在在离开之前,他也该实现小时候的愿望,为他母亲讨一个公道,要不然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第354章 街头巧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