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京城以后,事业越铺越大,韩?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韩?觉得南晚的压力似乎很大。
时间长了韩?发现南晚的古灵精怪不见了,笑容也少了。
韩?不想南晚有这么大的压力。
不得不说韩?还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他觉得自己是男人,他有责任让媳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他这个男人没有能力。
所以现在韩?对南晚的规划变了,他不想让南晚今后过跟人勾心斗角的生活,在韩?的心里她就适合安安静静地做她的学问。
两个人生活久了,南晚的性子可能韩?比南晚自己都了解。
南晚有时表面看着清冷,但内心却比谁都善良,这也是她从不放弃身边每个朋友的原因。
韩?觉得南晚最适合的地方或许就是学校了,闲暇时间还可以做那些她喜欢的事情,她目前的事业也比较成功,虽然都有指派的人管着,但也不影响她心血来潮的时候去晃荡一圈,不想管就不去,反正每个岗位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留在学校里还有个好处,就是有寒暑假,到时候他如果被外派,南晚还可以跟着去,韩?可不想在外派的日子里再想媳妇想的心肝疼。
韩?有了这个想法就跟韩老爷子和南凯旋说了。
南凯旋是巴不得自家闺女轻轻松松的,韩老爷子是觉得韩?的能力强,一个人也能支撑的起来,再说了,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了,韩老爷子觉得南晚走不走仕途都是可以的。
再说了,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更何况教的还是大学生,这让韩老爷子想起了曾经的黄埔军校,也想起了古代的书香世家,那可是最好的软武器啊!
韩老爷子很是赞成韩?的想法,对这个孙子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在年末的时候南晚的个人的一个慈善启动了,她将资助农村那些穷困的女孩上学。
这个世界即使是已经是新社会了,但人的思想观念还是有点滞后的,特别是那些穷困的地方。
俗话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而那些人都是为生儿子而生,在他们的心中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只有儿子多才能让这个家强大,当然,儿子也是重要劳动力的象征。
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大家还是觉得土地才是最大的保障。
这也就造成了女孩在家里的尴尬局面。
一些讲道理的家庭或许不会为难女孩,但要上学由于经济的局限女孩肯定得为男孩让路。更不用说一些不讲道理的家庭了。
南晚她们在寝室的时候有时也会聊起这个话题,特别是赵仙儿和顾思雨,她们在下乡的地方见到了太多对女孩的不公平待遇了。
本来南晚想做的是希望学校,但南晚让人考察了一下目前以她自己的力量还不是那么的现实,但考察的人回来就说起了学校里阳盛阴衰的问题,说女孩不用说上初中了,连上完小学的都很少。
南晚想了很久,跟韩?商量了一下,把原来的希望学校计划推后,先做了个计划资助困难女孩上学。
八十年代初的国家资金是很有限的,肯定做不到面面俱到,说起来也是无能为力。
第四百六十章 上交文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