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一章 入职第380天(2)[1/2页]

天鹰之约 白瑾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为讨论会上最重要的两员大将,岳临和王平的观点虽然针尖对麦芒,却真实地反映了试飞院设计业务的突出问题。因为设计对象的特殊性,试飞院设计人员在对工作内容进行关键级别评判时,总会出现战时需求和非战时需求的矛盾。
      按照传统思维,战机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作任务规划时,必须以战争需求作为最高标准。但是,面对日趋平稳的世界局势,和平正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即便局部冲突不断,但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却销声匿迹了许久。
      如果说设计出战争所需要的飞机是传统意义上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品质,那么,让飞机物超所值则是现代社会对飞机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也相辅相成,不至于针锋相对。
      可惜,现实和理论总是有差距的。即便这两个发展方向都有道理,但当领导手里的钱只够其中一个使用,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来一番唇舌上的斗争,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作为资深工程师,杨方在技术上也算精通,但作为领导,不需要在意细节上的东西,所以,对他来说,这场讨论会上一来一往的拉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结论。
      王平知道这一点,岳临更是知道这一点。
      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王平忍不住看向杨方,仿佛期待自己的师傅能给自己撑腰。
      岳临虽然没有刻意观察,但见王平的头专向杨方,她多少也猜得出对手要做什么。杨方碍着中立裁决的身份,不好给王平这个期待的眼神一个回应,岳临知道这一点,决定抢在王平之前,也给自己这番理论找个支持者。
      虽然,她不一定能叫动杨方,但只要整个人在会场,她的言论就多一分说服力,毕竟,有人支持的言论比没人支持的结论更容易获得认同。
      想着今天的讨论会和发动机有关,再回想起当时在培训班,殷勤曾经就发动机的相关技术问题和傅国韬当面锣对面鼓地争执过,岳临第一时间把坐在最后一排的殷勤当做潜在的合作对象。
      “殷勤,我记得你对战机的发动机技术也有研究,你说说,你觉得咱们国家的战机发动机和其他国家的相比,是否有提升的必要?”
      被岳临这么突然点到名字,殷勤猛然间有一种被电触到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其说是惊吓导致的,不如说是惊喜引发的。
      关于发动机,殷勤确实一直都在研究,不然他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自信当众“发难”傅国韬。但是,今天这场讨论会因为岳临的缘故,他一直没有发挥的空间。
      现在,岳临突然让他分享经验,这个看起来不经意的举动,不但解除了他刻意回避岳临的尴尬,更让他理所当然地有了说话的机会。
      想到这儿,殷勤的唇角不禁上扬,稍稍清了清喉咙,殷勤抓住机会,当即将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
      “既然岳组长点名叫到我,那我就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发动机技术、尤其是发动机小时数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五十一章 入职第380天(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