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是新人,可是蒋川也是新人呀,为什么他可以去,我不可以?”殷勤不解。
傅国韬却说:“蒋川是新人不错,但在过去半年里,他在设计室的工作非常出色。”
然而,这个回答并不能让殷勤满意:“对,蒋川是出色,可是我的工作也不赖呀。过去半年,我一直再做数据对接工作,虽然和设计工作相比,确实底层了些,但工作本来就不分贵贱,对业务有推动作用的工作,就值得表扬。”
傅国韬却不以为然:“你的工作怎么样,我不予评价。但三月份要举办的天鹰奖,蒋川有项目提名。从这角度讲,蒋川在专业技术水平和敬业态度上,都比你优秀。国际试飞员大赛,他可以去,你——不行。”
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情面,傅国韬一手将蒋川捧上天的同时,另一只手将殷勤按到了尘土里。傅国韬这个做法显然不符合试飞院这种单位和光同尘的作风。
然而,此刻的殷勤却没空纠结傅国韬的职场情商。
他不明白傅国韬为什么“狗眼看人低”,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胸口升腾,殷勤突然很想超越蒋川,让瞧不起自己的傅国韬看看,自己并不是怂包一个。
“不就是个提名么?我也组个项目报上去,不就行了?”
傅国韬摇头:“你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我刚刚是说蒋川有项目提名,但他的项目获奖几率很高,或者更明确地告诉你,因为他的项目是今年院里领导亲自督办的重点项目,所以得奖的可能性在九成九以上。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奖,蒋川才能成为内定的几个选手之一。”
话到此处,殷勤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所谓的公平选择不是绝对的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而是划定范围之后的相对竞争。毕竟,大赛将至,和员工的个人机遇相比,领导更关注的是比赛的成绩。尽管公开选拔也能选出一支代表队,但和钦定队员相比,后者更能给领导带来安全感。
然而,殷勤却不服。
“既然这样,如果三月份我也得了天鹰奖,是不是也可以和蒋川那样,获得一个内定的名额?”
傅国韬冷笑:“你得天鹰奖?你的项目分量够么?有领导关注么?”
殷勤反问:“堂堂天鹰奖,难道只给领导关注的项目开后门么?”
傅国韬回答:“肯定不是!天鹰奖是试飞院最大也是最重要奖项,虽然领导关注的项目会占一点获奖比例,但更多的奖项还是靠实力比拼出来的。
我刚刚说蒋川那个项目九成九可以得奖,并不是说天鹰奖滥竽充数,而是因为蒋川参与的项目本身就是国家直属重点项目,这种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国家大奖,获得天鹰奖是它必须也是必然的入门门槛,因为只有院里推荐出去的获奖项目,才有资格和国内甚至国外的同行去竞争。
而你就不同了。虽然如你所说,你做到事情很有用,但
第三十五章 入职第273天(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