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松能理解他的心情,和他年龄差不多的时候,他也常常失眠。过了这许多年,经历多了,他失眠的毛病也渐渐好了。
“老吴在里边吗?”
两人说话间,听到门外传来低沉的男声。
吴毅松一喜,听出是老战友车常山的声音。
“常山!”吴毅松兴奋地迎了出去。
“老吴,早知道你来了,到现在才得空来看你。”车常山操着一口湘西口音,一看到吴毅松,眼角的皱纹笑得更加清晰。
他在发射中心多年,一共参加过六十多次发射任务,获得20多项科技进步奖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立过一等功。和吴毅松、韩思远年龄差不多,都是从大西北风沙里走出来的老一辈航天人。
车常山为人豪爽,作风硬派,平时穿衣吃饭都不讲究,家中的沙发还是捡的同事不要的。正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科研人员,担负着在长征火箭数据异常时,决定是否将其炸毁的重任。在发射中心,他因工作严谨、认真,被冠以“数据王”的美誉。
两人几个月不见,一见面就有很多话要聊。直到车常山接了一个电话,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星云4号2号星马上就要发射了,他们相约在指挥大厅见。
5月6日,星云4号第二颗卫星终于发射升空。火箭起飞51秒后,安控显示屏上突然出现异常,安控助理赵海燕心里猛地一紧,额头上瞬间渗出冷汗。
此时,指控大厅里坐满了各级领导和吴毅松等航天专家,他们还不知道隔壁的安控机房里的紧张气氛。
作为安控辅助判决专家,车常山紧盯着屏幕,面色凝重。
“难道要炸毁火箭?”这是他头脑中涌现的第一个想法。
从事火箭安全控制十几年来,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一时间,他难以决断。
异常出现在火箭起飞51秒后。速度曲线显示屏上,突然出现连续大幅度跳变,5秒之后,数据跳变呈持续剧烈状态,不断跃出炸毁线。从数据显示情况看,表明火箭已岌岌可危。
连续5秒,这是地面必须实施安控的极限时间。
万不得已引爆火箭,国外都有过先例。
“老师,怎么办?”赵海燕急切问道。
车常山表面上淡定,内心并非不紧张。异常情况出现后,他来来回.回扫了几遍测控数据。对于天天都跟数据打交道的他而言,这些数据就像小时候放的羊一样,什么底细,一清二楚。
短短几秒之内,车常山已经综合比对了多个瞬息万变的关键测控数据,心里渐渐有底了。
“应该是设备跟踪问题,先别急,继续观察。”车常山的语调轻缓,但透着自信与果敢。
看着车常山,赵海燕原本高悬的心终于落下。有车常山在,他们的安控机房就像有了定海神针。
第59秒后,测控数据趋于稳定,火箭飞行各项指标良好。
“老师,没事了!”赵海燕振奋地站了起来。
&
第64章 名副其实数据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