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2章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1/2页]

祖宗诶!选妃呢?历史作弊器来喽 馒头豆沙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于谦,兴冲冲的跑到城楼上。
      看着远方的火焰,那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赤红大火。
      而在火焰之下,有人正在向着京城大门这里走来。
      是之前那个青年……于谦记得他的名字——林珏!
      ……
      保卫京师之战,像是一场短促而又令人疲惫的梦。
      瓦剌退散的时候。
      于谦披着铠甲,看着远处赤红的夕阳,打在自己身上。
      京师城外,尸横遍野。
      瓦剌大军,丢下数万尸体,远遁逃窜……
      火器的硝烟味和血肉的味道,混杂在一起,让人作呕。
      于谦在夕阳下,斑驳的城墙前,举起了手。
      他振臂高呼。
      “京城守住了!!!”
      “各地勤王军,追杀贼寇,不把他们驱除出紫荆关,誓不回转!”
      回应他的,是大军的愤怒的喊杀声。
      但是京城保卫战结束之后。
      他没能再见到那个叫林珏的青年。
      只是从西直门的守军那里听说。
      昨晚有一个身影,骑着一匹黑马,从德胜门杀来,手里摇曳燃烧的火旗,带领军心涣散的西直门守军,奋勇还击……
      同时,他还收到另一个消息。
      正统皇帝,在瓦剌大营,死亡——被人削肉剔骨,凌迟断头……
      此事的最终结果,就是瓦剌大军,在十月末投降,瓦剌首领,脱脱不花,单独遣使进贡议和。
      但因为英宗之死。
      瓦剌来使被斩!
      大明边关,彻底断绝和瓦剌往来……
      而于谦,也终于,褪下了身上的铠甲。
      京城,因为和瓦剌大战的胜利,全城张灯结彩。
      皇宫里,也一片喜气祥和。
      坐在龙椅上的景泰皇帝,看着于谦,眼神崇敬!
      当着群臣的面,加封于谦为少保!
      于谦看着满朝的喜气洋洋的文武,却只是抱拳一拜。他想起了京师城外的尸山白骨,永远长眠于地下的大好儿郎。
      “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
      本来一片喜气的朝堂,因为于谦的这一番话,气氛一下降至冰点。
      不过于谦不在乎。
      京城保卫战之后。
      他的想法,和之前,又有了不同……他不仅想要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穿上衣。
      他还要大明所有的百姓,终生不受战乱之苦……而这,比在河东,中原,种田修坝,更难,要劳心劳力,要得罪很多官宦勋贵,甚至会被帝皇忌惮。
      但是无所谓……没关系的。
      国家兴亡,他已决心,要担在肩上!
      他要做,救时宰相。
      他不怕做被孤立,甚至极有可能,不得善终的权臣。
      往后的八年。
      他继续劳心劳力。
      只要对大明有所裨益的。
      他都愿意去做。去操劳。
      朱祁钰和孙皇后不和;于谦,费尽心力,创建团营制。改制军队。
      御史因为朱祁镇身死悬案弹劾于谦;于谦,来回奔波,从瓦剌那边赎回,被俘难民。
      景泰皇帝,废掉自己的太子侄儿,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于谦收回边关的,八处城镇。
      新太子七岁离奇早夭;于谦平定湖广叛乱。
      他像是大明朝的免费义工,却渐渐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他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很多人。
      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还有其他各种阁老,权臣,他的行政,挖断了太多权贵者的财路。
      但是没关系,大明国力,在渐渐恢复,百姓过得渐渐好起来——这就足够了。
      再孤独,也无妨,他可以靠着刚硬铁骨独力支撑。
      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
      直到,景泰八年。
      当年,在京城危难之下,被自己推上皇位的景泰皇帝,突然病重,不能上朝。
      皇储未定。
      刚刚稳定了几年的京城,眼看着又风雨欲来。
      多年前,正统皇帝,英宗身死瓦剌的悬案,被御史们,再次拿到台面上。
      自己回家的途中,甚至都听到有人小声的讨论自己。
      “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
      于谦知道,刚刚稳定的大明朝,又有暴风,在暗处酝酿。
      而同一时间,京城内,大雪飘飞,京城一夜之间,白茫茫一片。
      为了压制京城将起的骤风暴雨。
      于谦和其他几位大臣,决定,必须早立

第322章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