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亦暮忙活完通草画草图——阳光下的葡萄,便带着橘子,梨,绿豆糕,分别放好在两箱到电动车上,骑着自行车只身前往一处卫生医院旁边的养老院。
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各地的人口老龄化,许多城市都有很多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给很多子女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到的长者们送去了温暖,关爱,让孤寡老人有了栖身之所。
那里的老人们大部分都是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就是在外地工作,没办法照顾好老人,因此在工作和家人里二者之间权衡利弊之下选择。
很多人忙于工作,加之父母年迈且基础病多,不能随身照顾,都选择入住老年公寓,里面专人看护,也不用担心跌倒或走失。
子女们意见一致,选择花点钱找个养老院照顾,有专业人士,肯定比他们自己照顾的好。
老人们在养老院里待着,行动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局限性,里面的医疗服务,社区医院,医生,护士,养老护理员,24小时值班看护能够保证老人们的安全。
每天早上鸡蛋牛奶,晚上果汁,正常的三餐,加下午茶,里面配有悠闲的休息园,空气清新,饭前饭后散步。
这是君亦暮去养老院的第二个年头了,她还是一如往常把两个箱子亲自给了院长并没有进去。
原因是见不得老人们热心肠,老人总担心孩子们没吃饭,怕孩子们饿着了,时不时从身上翻点东西给孩子们吃。
大概是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闹农荒,饿怕了养成这么一个习惯。
这让她想起了最爱的外婆。
自己舍不得吃,装到口袋里,想着给君亦暮吃,总说自己不爱吃这些甜食,我牙不好作为借口,你吃,去玩、去吧。
场面依旧历历在目。
初见时院长见这个小姑娘买了几箱面包过来,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姑娘递了一瓶水。
君亦暮没有收,微笑拒绝后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多多少少有点掉漆的保温杯,依靠在墙上有条不紊的喝着水。
院长曾问君亦暮:“你这姑娘挺有意思的,送东西送门口不送进去,里面是有你的什么亲戚吗?”
“没有,里面的爷爷奶奶们很好,就当做好事,您就跟爷爷奶奶们说是他们的孩子送给的吃食就成。”
君亦暮低着头,语气公事公办的冷静。
养老院院长突然透过眼睛的双方扫了她一眼,“额,那我先代表老人们谢了,这些我会代为交给他们。”
似乎拿着另眼相看的眼神看着她。
老人们的子女都不曾有她来得这么勤,顶多老人生病了才回来看了几眼,一部分子女有孝心的会在养老院里待上几个小时又或者照顾一两天。
这些老人们心里面都清楚,孩子们有自己的家庭,有工作要照顾,不敢过多打扰孩子们。
老人们念旧经常拿着孩子的相片看,还有的老人们身上总带着一个本子,那是孩子们给老人们写的个人信息,电话,名字,家庭住址。
很少有人做这种和她没关系的事情。
又不是亲人又不是朋友,非亲非故的,竟然做这种藏在暗处的事,不仅吃力,还不讨好,更没有任何人记住她。
院长好奇带着一丝不忍心。
院长还是于心不忍,多问一嘴:“姑娘,我知道你的好心,那些老人们心里面不糊涂。我看你喜欢花,我就跟老人们说是一位小花姑娘送他们的零嘴吧。”
君亦暮明白了院长言外之意,只是愣了几秒,笑着看着院长,“好,麻烦院长,给您添加麻烦了。”
“没事,我家里面也有老母亲。”
随后,院长没有多问,让专业人员检查一番确认是否有问题。
毕竟他是院长要对里面的老人们负责,确认没有问题便拿进去了。
君亦暮等到院长检查完,确定没有问题,便戴着手上的帽子往电动车走去,插上钥匙离开了养老院。
孤苦无丁的老人们,拼命工作的子女们,于心不忍的院长,里面各尽其职的工作人员们,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君亦暮都无法改变这种时间里的光阴,只能各自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这里的一切。
好似一股力量在无形之中让每个人都被推着前进,这个时代好像把老人们忘了一样。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在老人们身上没有感受到电子设备带来的拉近亲情距离的感觉,更多的是老人对手机的迷茫和不会使用。
白天有一起四处逛逛的同志们陪着,晚上只能望着窗外和手中的铁疙瘩摇头叹息。
从地面上渗进来的水,在清冷下月光散发成许多条,缓缓轻型的细流,凝结出一片成群的水珠,在手电筒和水镜的映照下反射出星星点点闪耀的光亮。
原来真的有星光。
夜色零落,蓝色的星光在远方颤抖,夜风在天空中回旋吟唱。
送完东西便前往手工店一趟。
&n
第181章 我想比你多甜一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