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章 赴任夏口县令[1/2页]

三国之我是刘皇叔 明末逐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黄射这次的动作十分迅速,回到江夏的他,据理力争,说服了父亲黄祖。
      任命了刘俨为夏口水寨都尉,并兼任夏口县令一职。
      在接到郡城快马加鞭,送达的任命文书的时,刘俨也是大喜过望。
      当天便收拾行礼,带着大乔,徐盛、还有甘宁一家子,以甘宁帐下的八百锦帆营士卒,连夜奔赴夏口水寨。
      而这一天,也正是建安九年的正旦之日。(汉献帝公元204年)
      夏口水寨,位于汉水与长江入江口,水寨沿着江夏山东麓修建。
      而江夏山的南麓山脚平原,则是夏口县城。
      这是一座拥有一万户的大县,城中共有军民三万二千五百二十一口。
      进驻县衙之后,刘俨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阅了夏口的财政、户籍等简牍。
      全县有耕地超过五千倾,由于水利便利,夏口的水产和商业,也是仅次于西陵、江夏郡城。
      刘俨赴任的第一天,由于是新年正月初一,所以他并没有当值。
      而是在县城的营地,自掏腰包,购买了二十头肥猪,五十头肥羊,还有五百斗米酒,以及鸡鸭各一百只。
      用作犒赏甘宁、徐盛、甘瑰、甘述、沈?m、娄发、张田以及八百锦帆营的士卒。
      至于水寨的三千士兵,刘俨不是不想犒赏,实在是他刚刚到任,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这次犒赏锦帆营八百士卒的钱,实际上还是刘俨离开鄂城之时,苏飞支援了他三万铢钱。
      否则刘俨根本没钱犒赏军士。
      现在的刘俨说白了就是个光杆司令,手底下根本没有可信任之人。
      他要想要在夏口打开局面,必须依靠甘宁父子,以及他们手中的锦帆兵。
      徐盛倒是可用,但忠心同样还有待考察。
      但为避免被甘宁父子架空,刘俨就不得不拉拢彼此的关系,也要进一步拉拢锦帆营八百士卒的关系。
      至少要让士卒知道,以后这他才是给他们发俸禄的统帅。
      刘俨在夏口城营地,犒赏锦帆营士卒,除了拉拢彼此的关系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造势。
      此刻的大营之内,张灯结彩,营中士兵分成几队。
      一队打扫营寨,一队负责烹饪食物,一队士卒,敲锣打鼓,制造声势。
      还有一队士兵,则在忙着制作桃符木板。
      此刻大营的门口,刘俨手持毛笔,大乔依旧穿着鳞甲戎装,但她肩膀上,却系着一件大红锦袍,伺候在刘俨身旁,负责研磨。
      大营左侧大门前,甘宁身穿盆领铠,头戴赤羽铁兜鍪,身穿大红团锦战袍,手持铁链百战长刀。
      右侧大门前的徐盛,同样身穿着盆领铠,头戴赤羽兜鍪,身穿大红团锦战袍,手持大环刀,昂首挺立。
      二人神情威严,双目圆睁,表情严肃,宛若两尊神邸。
      “大家快来看,快来领啊,县令大人亲手图画,桃符门神。”
      门前的一队士卒,敲打着锣鼓,一边大声的告诉行人,他们在干什么。
      随着大营门口的热闹场景,很快便吸引了大批的百姓前来围观。
      当得知是新上任的县令,在图画桃符门神,撰写“神荼”、“郁垒”二神字符。
      一些贫苦的百姓,抱着好奇之心,起初都是看热闹。
      但随着士兵的吆喝,有大胆的百姓,走上前询问道:“大人这桃符,真是送给我们的?”
      在这喜庆的节日里,刘俨同样穿着一身新的深衣官袍,肩膀上系着喜庆的大红色团锦披风。
      头戴高冠,面如冠玉的刘俨,手持笔墨,在士卒的协助下,时而图画,时而挥笔撰写。
      那些制作的桃符木板上,要么图画着甘宁、徐盛的轮廓图像,要么撰写着“神荼”、“郁垒”之名。
      “今日上午,本县将发放五百份桃符,恭祝夏口百姓,佳节吉祥,年年有余!”
      刘俨手持毛笔,拱手一拜,那阳光真诚的笑容,立马赢得围观的百姓纷纷叫好。
      “现在要想领桃符的百姓,一家一副,可以有序排队,凡是插队捣乱者,立即逐出队列。”
  &nb

第32章 赴任夏口县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