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去点奶,那些辅食用不进去了。”
孜孜点了下头,皱眉看向唐医生:“大师兄,你刚才是怎么给孩子断的症?”
“我看了孩子的虎口三关,又根据孩子的既往病例,断定是疹系热症,但孩子父亲说他们看的前两个大夫也说是热症,喝了不少中药都没用,我就察觉出有些不对。”
说话间,唐医生把孩子的病例递过来给孜孜看:“但我又说不好是什么病症,就先开了服救阴固本的平补之药,想着等师父回来了,跟师父讨论一下,再改方子,却没想到……”
救阴固本的平补之药虽然不愠不火,但肯定出不了大错,他以前也这么做过,遇到自己看不准的病,就先开个平补之药拖着病人,等师父回来了再私下讨论,出不了大问题。
孩子父亲听到这话,心里顿时有些不高兴,追问起来:“不知道成老到底什么时候回来?不行,我就直接送医院了。”
唐医生面色一讪,如果这样被送到医院,怕是诊所的名声……不,准确来说,应该是他自己的名声就坏了。
可是他真的想不出解决办法,总不能让他们继续等着,等师父回来吧?他心中不禁有些后悔自己学业不精,同时用期待的目光看向孜孜,说不定小师妹有办法呢?
此时的孜孜,正排除掉外界的干扰,专心研究起孩子前两次用的药方上面。
第一次用的是清热解表凉药,第二次又加了黄连、黄芩和石斛等药,黄连泻火、燥湿;黄芩泻火、除湿;石斛除虚热、平补脾肾、收敛元气,都是按照热症下的药。
“孩子喉中作响,必有寒痰堵塞,孩子看似发热,其实体内虚寒,黄连、黄芩和石斛等药都是败火的,反而会使孩子的病情加剧。”
孜孜这话一出,屋中的人都愣住了,如果真如她所言,那这孩子之前又是吃中药又是输水,不仅白受罪,反而对孩子不好了?
“这孩子吐奶吐药并不是我师兄开的重要的问题,而是需要用大辛大热的药冲开寒痰,否则现在肯定是什么药都喝不下去。”
孜孜的语气十分肯定,让孩子母亲不由得产生了些许信任:“那该吃什么药?”
孜孜毫不犹豫地说道:“用附子、姜、桂圆煎汤,给孩子灌下就可以。”
唐医生拉了下孜孜的衣服:“小师妹,这孩子现在还在发烧,而且唇已经开裂出血,怎么能再用附子?附子可是大热纯阳之物,大燥、回阳、逐风寒湿。”
孜孜跟普通人说起病症的时候,都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词语,让孩子的父母也能听得懂。
“这孩子如果得的真是火气引起的热证,为何黄连等物反而会使孩子的病情加重?孩子的喉中作响,必是寒痰无疑。”
唐医生低下头,皱着眉没有说话。
孜孜看着正在受罪的孩子,心中很是不忍:“如果师兄你觉得附子药性太强,不如换成胡椒一钱、肉桂一钱、炮姜四片试试。”
还没等孩子父母回答,就听见门口传来成老的一声夸赞:“好!就算是我,开出的方子也不过这般了,胡椒、肉桂和炮姜喝下后,再取伏龙肝吹水给孩子喝下即可。”
唐医生和孜孜同时叫道:“师父。”
第131章 看错了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