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今天这几位先生能聚在这里,也不算巧合,
      昨天才国庆典礼呢,他们都是参加过庆典的嘉宾,忙完之后,跟几个朋友小聚一下,再正常不过,
      而荣宝斋便是他们聚会的常驻地点,陈建国今天过来,要是一个人都碰不到,那才叫奇怪。
      一张大书桌,六个人各分一半,一边是启功先生在绘画,另一边是李可染先生在写字,
      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书法大师,李可染先生是绘画大师,但除了书画爱好者,很少有人知道,启功先生的画、李可染先生的书法也都是一绝,
      30年代的时候,启功先生就参加了当时首都著名的国画团体松风画会,取号“松壑”,他作画的风格是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
      50年代的时候,他的画艺达到巅峰,多次为领导出访及国际交流绘制作品,并风趣地说“我这里是礼品制造公司。”
      以前陈建国虽然知道启功先生会画画,但还从来没亲眼看过他的画作,直到今天,看见先生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片竹石,不禁心生喜爱,
      片刻后,启功先生画好,见陈建国眼睛都快陷进去,便哈哈一笑,提笔在角落里落款,“赠耳东留存,一九六四年十月于北京,启功”
      陈建国一看,顿时嘴角都咧到了耳后根,“哎呀,这怎么好意思……”
      等先生用完印章,他赶紧提在手里,生怕被人抢了去。
      众人一看,不禁仰头大笑。
      另一边,李可染先生也写完一幅字,
      后世提起李可染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一幅《万山红遍》,让他“红”遍了世界,成交价格上亿,堪称当代国画界的巅峰,
      而他写的字,此时陈建国看来,也极具个性,
      他的书法与启功先生的清雅截然不同,看上去显得很稳重,有种“金石”的味道,就是写的像是印章印上去似的,笔力苍茫雄浑、厚重深沉,独具一格。
      等李可染先生写完字,欧阳中石先生在一旁点评,“李北海说‘画如金石、体若飞动、动静结合,用来形容你的字,再恰当不过!”
      陈建国眨眨眼,很想问一句,李北海是谁?
      但是当着几位大师的面,这种基础的问题他也不敢问,怕丢人啊!
      万一就是在现场的李志敏先生,因为经常逛北海公园,就被人叫做李北海,那多尴尬!
      要说这些文人也真是的,动不动就起个什么笔名、艺名、别号,一个人少的也有三五个名字,多的甚至几十个,他们自己都记不住,更别说别人,
      他怀疑这些先生们是不是跟后世的某些网络作者一样,一个笔名不红,就换一个,换得多了,也就自然红了。(非本人!)
      这时李可染先生提笔笑道,“北海如象,李邕先生能诗善文、工书法,其风骨更是流传千古,我若能有北海先生之万一,便已欣喜若狂,怎敢与他相提并论。”
      听到这句,陈建国就懂了,这位李北海是古人,跟现场的李志敏先生不搭嘎,所以这个北海,大概也不是北海公园的北海。
      随后,李可染先生在角落处留名,“赠耳东留存,一九六四年十月于北京,李可染。”
      接着便用印。
      哎呀,
  &

第252章 看热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