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知道轻重的也是情绪激动,非常感激沈家。
这不管是之后要不要自己掏银子,总之比去镇上县里束?要少很多的,而且伙食费住宿费什么的都省了,离家近啊!
也有看不长远,但是觉得有便宜占的,也很高兴感激。众人这时是纷纷道谢。
当然也有那些不以为然的,看不得沈家一朝得势就抖起来了,嫉妒使他们质壁分离,暗地里忍不住撇撇嘴。
不过要他们明面上说什么也不敢,怕惹了众怒就不美了。怂的一批!
有人的地方当然就有江湖,之前上河村大家过得都差不多,大家内心里的想法就简单。
只看着自家是不是能够比别人家吃的饱,是不是偶尔能来炖肉,或者有时候占点其余人的小便宜,这些都无伤大雅,展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等到情况渐渐变化,变得有差距,心里起小九九的人就变多了。人类的争强好胜心理会起来,厌恶、嫉妒、不怀好意等负面情绪会增多。
这是常态,是不可避免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光与暗,美好与丑陋都是相对出现的,理想国的状态大约只存在于想象。
那要说干脆别发展了,就让停留在世外桃源的状态不是更好了?
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述的那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是淳朴而令人心生向往?
这却也是不行的,谁知道渔人进了桃花源后,其中人听闻外面的繁华,内心不躁动?
无知的简单,太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太容易被打碎平和搅乱心境。
只有至知的包容宁静才是无欲则刚,达到所谓大智若愚的状态,才是返璞归真的单纯烂漫。
这才是主观有意识的营造美好桃花源。
当然地方小了去了,村里人的能量也是有限,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村里有人嫉妒甚至怨恨他们沈家,沈清晏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掌握了大方向,小支节就不必费心在意。
第145章 村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