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路过的老少爷们散了一圈。
就这么闲聊了几句,周辉挤进人群,说了上坟的事儿,把林浩给拉了出来。
大舅带来了用荆条编制的兜子,装了一些麦秸,在江州祭祀风俗里,麦秸代表着金条,上坟都要带一些,还方便用来引火。
车子开不进坟地,林浩拿出后备箱的祭祀用品,一行四人走着过去。
期间只有周辉和林浩说话,两位舅舅沉默不语。
不是不想说,而是太陌生,不知从何说起。
往年林浩上了坟,直接就走了,今年有亲属陪同,周辉在期间,起到了桥梁作用,说是备好了菜肴,说什么都得吃了饭再走。
“这个,市区还有点事情。”
林浩刚刚说到这里,二舅就开口了:“再忙也有吃饭的时间,多年不见,我们都挺想念的,回去吧。”
至亲的长辈开口了,林浩也就不再推脱,开车去了村里。
林浩的两位舅舅,就住在一起,隔着一堵墙。
当年有来往的时候,他们住的是平房,如今都换成了二楼小楼,水泥地大院子,提前得到通知,清扫的很干净。
两位舅妈在厨房忙活,看到林浩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都从厨房出来,笑着和他说话,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林浩的样貌变化不大,还能见到十年前的痕迹。
只是,他从小孩子长成了大人,器宇轩昂的很帅气,又开着豪车,气度不凡的样子,走在街上见了,两位舅妈怕是不敢相认。
林浩的宝马轿跑,特别吸引目光,街坊邻居好奇赶来,听了周辉的介绍,才知道林浩的身份,上前来陪着说了会儿话。
提前做好了准备,林浩买了一条烟呢,凡是过来的村人,都分到了他的散烟,赞他一表人才,有了出息,混出了好模样。
和林浩同辈的有三个,周虹嫁到外地,周瑞到东宝市打工,春节才回来,只有周辉陪着。
也幸好有周辉在,否则林浩会很不自在,压根不会到舅舅家里来。
十一点半的时候,村人们离开了,堂屋的餐桌上,摆了满满的一桌子农家菜。
按照江州老规矩,两个舅妈不上桌,依旧在厨房忙着炖肉。
四个男人落座,开的是江州大曲,四十八度,挺够劲的本地白酒。
“小浩,以前是……”
大舅刚刚开口,就被林浩打断了:“大舅,以前的事情过去了,分不出真正的谁对谁错,咱就不多说了,和辉哥见面之后,我有过考量,最终选择过来,就代表了我的态度。”
“好,不说了,不说了,你不怪我就好,一切都在酒里。”
大舅叹了口气,端起了杯子一饮而尽,其他三个也都举杯陪着。
两位舅妈的厨艺很好,只是林浩的心里,依旧有些隔阂,吃的没什么滋味,如同嚼蜡一般。
白酒喝了不少,到结束的时候,上桌的六瓶酒,只剩下半瓶了。
林浩的两位舅舅,酒量不算好,都喝的快要醉倒。
“年关的时候,让你爸一起过来,我们几个老弟兄们,也该放下当年的事情,好好的叙叙了。”
大舅醉醺醺的,说话有些大舌头,身体难以站稳。
林浩把他扶住了,不敢打包票:“尽量,我尽量把他带来。”
“小浩啊,兄弟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你和小辉是至亲的表亲,跟亲兄弟没什么不同,你大舅没什么本事,这辈子定型了。”
“小辉更没出息,一天到晚在外瞎混,没混出什么名堂,有能力的时候,你一定要搭把帮手啊。”
周辉皱眉道:“爸,你喝多了,赶紧歇着吧。”
“放心吧,大舅,我听你的。”
应付了大舅几句,林浩把他扶到了卧室休息。
第229章亲情纽带(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