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过程咬金一整天的追击和扫荡,河西的吐蕃军伤亡殆尽,十年军势,尽成白地。
      道别沙州守军与白居易后,姜子凡和李世民回到了莫高窟。
      他们走向下一处洞窟,刚进洞,李世民就踩到了一卷散落在地的文书:
      “这是何物?”
      文书的内容已被涂抹,唯有首句清晰:
      《平凉川盟书》。
      这个地名让姜子凡内心涌起一阵愤慨和扼腕,比初听岳飞十二道金牌之事的心情不遑多让:
      “这个盟书嘛,大概出现在公元779年,唐德宗年间,
      当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二十年,国家依旧民生凋敝、破败不堪,
      周边异族尤其是吐蕃国,年年叩边犯境,
      唐德宗虽然改变了前朝皇帝对于吐蕃【输绢帛以求和平】的政策,算是不失气节,
      但国力、军力上的巨大差距,让唐朝根本无力与如日中天的吐蕃抗衡,
      河陇地区的大片土地已陷于吐蕃的控制之下,唐德宗于是又动了和谈的念头……”
      李世民黯然打断道:
      “这个情况我已经猜到,不用再重复了,我现在很艰难才能忍下不把李隆基以后那帮后辈揍一遍的冲动。”
      姜子凡继续:
      “虽然大环境是这样,不过当时还是有能人名将的,
      领【凤翔】、【陇右】、【泾原】的三镇节度使【李晟】,算是当时不输程咬金的一流名将,战功赫赫,死后甚至能追赠太师,谥号【忠武】,画像增挂凌烟阁,
      他防御吐蕃进攻多年,是大唐西拒吐蕃的最后一道‘长城。”
      李世民目露赞赏:
      “那还是不错的,等等……你刚刚是不是说我那帮不成器的后代往我的凌烟阁里加人?”
      “咳咳……这个不重要,
      说回正题,
      吐蕃那几年因为李晟的防守没能占得多少便宜,便想了个新办法——用尽手段离间唐德宗和李晟的关系,扬言【李晟不去,绝无和谈】,
      终于,离间计成功,李晟失去兵权,被调回长安架空,
      吐蕃立即请求两国会盟,会盟地点确定于平凉川(甘肃平凉附近)。”
      “结局如何?以朕的判断,吐蕃人会盟定然为假,暗施诡计为真。”
      “二凤你猜得没错,
      唐德宗派出的使团出发前,
      李晟还提醒过他们,此次吐蕃的会盟请求太过突兀,在平凉要小心戒备,
      果然会盟进行间,吐蕃国伏兵尽出,毁约发难,
      事件中唐军被杀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60余名唐朝官员被扣押,致残后放回边境,以示向唐德宗的挑衅,
      史称——【平凉川劫盟】。”
      华国观众闻之火冒三丈:
      “窝囊,真特么窝囊,这还算泱泱大唐吗?!”
      “吐蕃是完全不讲规矩啊,哪有骗盟杀使的。”
      “跟不讲规矩的人讲规矩,怪不得国土节节沦陷了。”
      “李晟将军实惨,这遭遇说不好就是又一个岳爷爷。”
      李世民也忍不住骂了脏话:
      “此等狗鼠之辈!
      朕这次不回去治一治他们,就不姓李!”
      “叮~
      华国与【不列颠尼亚】+【高卢国】双方参赛者进入《平凉川盟

第171章 平凉川劫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