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在将自己曾经记忆中看过的书结合这个世界的实际修改散播出去以后,就静待后续发展,思想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力量,在它撬动了一个国家的政体以后,这种思想与学说也传到了民国来,让许许多多原本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寻觅道路的人眼前一亮,找到了斗争的方向。
等到大总统黎振武察觉到它的危害,在全国内下令镇压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些自发的学习了解了它的人开始在各地组建属于自己的力量,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他们被称为乱党,一旦抓到就会格杀勿论,但还是有无数的人不怕死的加入他们。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地主劣绅…几乎把现有的所有势力都得罪完了。
延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赵佑康坐在办公桌后,看着报纸上刊登的大总统下发的全国通缉令,颇为叹息:“那群人也做的太过了。”
他也看过那些流传过来的书,作为一名留洋学者,他的思想眼界无疑是比许多人要开阔的,可他也真切明白想要实现那条道路的难处,尤其是现在国家这种情况,内忧外患,根本经不起怎么折腾了。
现在看到了通缉令,也只能在心里悄悄的为他们感到同情。
放下手中的报纸,他看向坐在沙发上的陈真“陈团长,你确定得到的消息准确吗?”
不是他不信对方,延汉大学的建立虽然有万大帅的支持,但是在这个年头,当官的薪水都能欠发,学校的资金更是经常拖欠,对方私下里却慷慨解囊,多次资助了学校度过难关,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信得过陈真,可是对方这次带来的消息却太过震撼。
不过不管准确与否,就像对方说的,早做准备总比到时候没有准备强,临走前,赵佑康送别对方“保重。”他语气沉重的说到,他知道这个消息一旦成真的话对方作为军人肯定不能逃避。
陈真对他挥挥手“陈校长不用送了。”
她回去以后,就加强了整个团的训练,把手中所有的钱都换成了军火储存起来,她知道按照这个世界线的走向,马上就是外敌入侵的时候了,陈真也有把这个消息以委婉的方式告诉其他人,但是面对她的提醒,大部分人都是不信,就连万哲这个大元帅都对她说不要杞人忧天了。
“根本现在的国际局势和我们获得的情报分析,你所说的事情根本没有一点迹象。”万哲对她说到。
陈真也知道,除非是有其她人和她一样能未卜先知,否则也肯定不会相信的,毕竟谁也没有想到那紧紧是一个小国而已,会有着如此的狼子野心,并且敢将它付诸于行动。
就在陈真兢兢业业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的时候,外国的侵略开始了,这是一个足够大的国家,土地富饶,人口众多,但是国力却积贫积弱,人民困苦不堪,这样一个国家引来了别人的觊觎是早晚的事,虽然陈真早就做好了,准备,但是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民众的恐慌与无措却是无可避免的。
以前在怎么样也只是内战而已,现在可就真的要有亡国灭种的危机了。
陈真安排人带着民众与工厂设备迁往内陆山区避难,自己则带着军队留了下来。
一路上避难的人物浩浩荡荡,百姓扶老携幼,车马驴牛齐上阵,拉着机械工具,队伍绵延数里望不到尽头,但人人脸上却都是一脸凄然之色,有老教授看着这场景忍不住落泪,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年安稳日子,本来以为能够专心发展实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却没想到怎么快就要走了。
赵佑康也是满身灰扑扑的,在不复当初的淡定学者气息,他安慰对方到:“没事,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回来的。”
延汉大学建立的时候,教授老师都是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的,他们其中有很多都是留过洋的高材生,能在这个时代自费出国的基本都是家境富裕之人,延汉大学给出的薪水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一般,真正吸引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是心中的理想,可是也还是没能坚持几年,就又发生了变过。
跟在他们身边的学生同样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的心中同样伤心不舍,同时还有着一种愤怒与屈辱的感觉充斥在心头。
这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土地,可他们却只能仓皇逃离。
当晚,就有一些学生从队伍中悄悄离开,师生们焦急的寻找,赵佑康手上拿着一封他们留给自己的信说到:“别找了,他们是去参军去了。”
“校长,可他们还是学生啊。”一个教授担忧的说到。
“学生又如何,值此国家危机时刻,人人都有保卫国家之责。”
“别耽误行程,我们继续走吧。”
天边鎏金的红霞中,一轮红日缓缓跃出,赵佑康望着这幅景象心头忽又涌起无限的动力,值此乱世,他们只能做好他们能做的事情,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场抗战一打就是几年,敌军虽然是客场作战,但是国内政局内部的混乱、薄弱的工业基础,还是让对方的入侵节节深入。
在这期间,各个军阀派系间的混乱与缺点都暴露出来了,虽然不乏有作战英勇的将领与军队,但是却苦于力不用能到一起去,还要防止各个派系间的陷害、斗争、往往都是打到了自己家门口才舍得用命,黎振武这个大总统的命令也被许多人无视,对方虽然占着大义,号令全国上下一心抗战,但是却注重保留自己派系的实力,早以被许多人不满。
第 112 章 民国乱世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