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章 秋思[2/2页]

坏蛋皇子是怎样炼成的 张三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点了点头:“还没到时候,等时机成熟之后,我自会放你下山。”
      姜薇欲言又止。
      元修心领神会,笑道:“是在担心他吧?放心吧他还用不着你来担心,眼下你宜静不宜动。”
      “听师傅的。”姜薇点了点头。
      “这些时日,你读了不少三教的书,有些什么领悟?”元修问道。
      “三教虽异,善归一揆。”姜薇简言意骇道。
      “哦?何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元修笑着反问道。
      姜薇想了想,答道:“我记得您常常主持三教辩论吧?三教讲论的目的,是使其相互观摩,商量意旨,而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这客观来说促进了三教之间的相互了解,许多人开始兼明三教,否则无从在论战中取胜。”
      “嗯,继续说。”
      “我记得您在注儒家《孝经》、佛家《金刚经》、道家《道德经》这些经典时都曾花费了不少时日吧?《孝经》、《金刚经》、《道德经》,这三部经典篇幅都不大,但对于儒、释、道三教而言,却都是根本性的经典。结合当下陛下的治国之策是尊儒、崇道、不抑佛。这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是一种三教齐一的政策?”
      “道家修自然;儒家修自强;佛家修自证。道家证道,证有无相生,证四方寰宇过去未来;儒家证生生不息,证红尘安宁、天下大同、万世太平;佛家证西天极乐,由此可见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大周为三教论衡之始。发源于眼前的带发修行的和尚元修,由于佛、道二教的高度扩张,与儒家形成了鼎足之势,儒佛道三教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宫廷中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之间的辩论,并很快发展成为一种例行的活动。大周自赵楷继位之后,三教辩论就由皇帝担任主持人,与会者则为三省六部的高级官员,参与辩论的是儒释道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所谓“三教通人”,辩论的场合选在国子监或内殿,一般不在佛寺或道观举行,时间多定于朝廷的重大节日之际,赵楷身体急转直下以后则多放在皇帝的诞日举行。这种活动在当时被称为“三教论议”或“三教论衡”。
      永平七年。
      二月的一个清晨,周都长安的国子监里,一场隆重的释奠礼仪正在举行,周文祖赵楷亲自出席,陪同文祖前来听讲的,还有李甫、元修与满朝文武,气氛显得庄严肃穆。释奠本来是国家祭祀先圣孔子的大典,但这次仪式却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参加讲论的,不仅有一代大儒,还有来自佛教、道教的代表人物。代表儒家出场的,是国子博士徐文远与太学博士陆德明;代表佛教出场的,是长安圣光寺沙门慧乘、普光寺沙门道岳;道教方面,则由清虚观道士刘进喜、李仲卿出马。这几位均为一时名流,为朝野夙所钦重者。比如,陆德明是著名的《经典释文》作者,道岳则曾是元修求法绣佛之前的授业恩师。
      由于赵楷以老子后裔自居,以道教为本宗,故辩论中的席次以道士居首,儒家居中,而以沙门殿后。刘进喜、徐文远、慧乘三人相继升座讲经,之后相互辩难,气氛极为热烈。不过,这次讲论本因儒家释奠礼仪而起,而代表儒家出的徐文远、陆德明皆一代儒宗,尤其是陆德明不仅学问渊博,且极富词辩,善说名理,对于三教经义,均能遍析其要,故特别受到赵楷的赞赏。
      当年的三教辩论总是纷纷扬扬,气度不凡,各家各派都能引经据典,文坛之上百花齐放,有盛世之势头。
      事实上在大周,儒释道的争论已经进行了千百年。
      儒、道两教是中原大地本土的产物,佛教则由西方的沙弥传来,因此在思想、信仰、礼仪、习惯等方面均有所差异。三者经常发生教义及礼仪上的论诤,也常为争夺帝王的信仰与势力而发生冲突。据《周法本内传》的记载,大周明帝之时,那是还是三国平分中原的时代,迦叶摩腾、竺法兰始传佛教至中原,道士褚善信等上表皇帝,与二者于太安城白马寺门外辩法,终为摩腾等折服。
      但,这些都只是传言,在大周的史册上并无记载。
      ————
      元修走后没多久,女子盯了一眼手中的轻薄长剑……
      这是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一位身穿轻纱的女子站在山崖之上,手持长剑,轻描淡写的舞起来。
      如画般的美。
      她的身影如同月光下的仙女,突然如狂风急雨,刹那间舞动幻化成了一片漫天飞雪,在空中肆意飘舞。
      她的眼里充满坚定之意,剑意跃然她的心中,剑光逐渐明亮起来,像是将整个山崖映照得通透明彻。
      被清风轻抚,她仿佛变成了天上的仙女,长发在风中翩翩飞舞,眼睛注视着远方,思念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时,她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剑法也逐渐变得热烈起来,疾如流星,刀光剑影的舞动之下,似乎在与整个山崖进行一场对弈。
      伴随着远方的风声,她在漆黑的夜色下,如疯狂般地舞蹈,剑锋毫无杂音地划破空气,似乎在与上苍召唤干戈之势。
      月光洒在她身上,如水般晶莹剔透,拥着她的身姿,就像拥抱了一道优雅的身影她潇洒自信,手握长剑,左手捏决定状态,右脚轻轻踏起,她身形剧烈摇晃,剑光闪烁不定,繁星闪烁,月光倾泻而至,长剑的嗡嗡之声充满了整个山林。
      这就是她的剑意。
      渐渐地,她开始被剑意所吞噬,剑意在她的身姿中酝酿,势如破竹,疾如飞箭,在月色的照耀下,她的剑光逐渐变得明亮起来。
      随着青藤般成串的剑气随意卷动,她的眉眼之间流露出一丝沉静、从容的神色,她以一种极美的方式诠释了她对忘我境的淋漓剑意。
      她的剑招连贯、流畅,以一种极致的境界将剑意以理想化的状态展现了出来,然后以轻盈优美的姿态将剑意融入到各种各样的剑招之中,刀光剑影闪烁,将整个山崖的夜色点缀成了美丽而宁静的画卷。
      这一刻,她入宗师之境。
      入境便是巅峰!

第二百三十章 秋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