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沈知青,你先休息两天,大后天再上工吧,这两天的工分都照算给你。”
      “好,谢谢。”
      陈大队长吩咐后,沈之微拎着鸡蛋和红糖下台。
      社员们不敢有意见,毕竟各姓氏族里以前都有发生过欺负知青的人,都怕被翻旧账清算。
      沈之微回到原来的队伍,大家都对她改了称呼,热情喊她,“沈老师。”
      “微微,以后你就是村里的老师了,你可为我们知青队争光了!”
      关芷晴与有荣焉祝贺她。
      “谢谢你们的支持。”
      沈之微很感动,她得了好工作,昔日队友没有嫉妒而是支持和鼓励她,这种纯粹的友情很难得。
      “晚上下工后,你们来知青院,我们庆祝一下。”
      “好,我会通知他们过来。”
      关芷晴欣然应下沈之微的邀请。
      开会后,肖钢和大队干部们领着社员下地干活。
      现在是六月份,再过一个半月就是早稻收割,接着还要忙晚稻插秧。
      烈日酷暑,却是最繁忙的时节。
      沈之微回到知青院,准备趁这两天休息好好调养身体,毕竟教学工作要在秋收后才开始。
      何况教室都还没盖。
      虽然她不愁吃喝,但是不参加劳动不出工,却有吃不完的食物肯定会被怀疑的。
      沈之微从被子里找出原主藏着的粮票和副食品票,数了数还有几张。
      原主能坚持到现在不依靠别人,就是因为下乡的时候父母给了不少钱,现在还剩二百多元。
      他们知青下乡后头一年每个月有8元生活补助和37斤粮食供给,这37斤发的是稻谷,碾壳后糙米30斤不到,不过也够吃。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这些福利了。
      要吃饭和挣钱凭自己挣工分。
      早稻收割后,大队部会预先分配60%人均口粮,保证大家不断粮,但这个预分配的粮食都是按照粮价计算做账的,要和每家出工的工分相抵扣。
      田岭村人均分配年口粮,参与劳动的人基本口粮430斤,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和残疾人、小孩的基本口粮是370斤。
      社员们家里劳动力少,老人孩子多的,一般不太够吃,年尾不但分不到钱可能还倒欠大队部的账。
      知青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劳动量大,消耗也大,不过只要勤劳出工,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只是那几个队友以为回城无望,又到了适婚年纪,容易被觊觎的村民甜言蜜语,便草率结婚了。
      他们本以为结婚后在当地也有家人温暖的,没想到大部分人的婚姻生活是一地鸡毛,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的吵架。
      沈之微叹了口气,带着一些钱和票据到村里供销社代销点,准备买点东西回来,晚上和队友们聚会时待客用。
      离高考还有四年,她可能还要在这里待够四年,在这个年代无法独善其身独居。
      虽然她空间里的物质足够用,还是希望和知青队员们抱团取暖,以后如果有人欺负或是头疼脑热的也有人关心。
      原主生病后,就是因为没有人照顾才去世的。
      田岭村的供销社代销点也是一间土坯房。
      门头是写着“田岭村供销点”几个大字。
      沈之微迈进去,看见四周墙上贴着不少时代特色标语。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为人民服务】
      【不许打骂顾客】
      【……】
      四个老式玻璃柜台里面整齐摆着不少物资,毛巾、鞋子、雪花膏、肥皂、小人书,小玩偶,弹弓,陀螺……
      柜台面上摆着不少零食,花生糖、沙琪玛,彩纸包裹的硬糖……
      柜台后的架子上也摆着不少高档食品和日用品,麦乳精、白酒、油、盐、酱油、醋。
      搪瓷杯、保温瓶、军用水壶、帆布包、碎花布……
      还有不少农具出售,蓑衣、斗笠、锄头、镰刀、耙子……
      柜台内站着四个神情高傲的售货员。
      在这供销点上班的人算是村里的几个关系户。
      四家姓氏都安排了一个人在这里上班,有两个小姑娘,两个小伙子。
      今天只有几个带孩子的妇女来这里买东西。
      每个妇女都是后背用布带背着一个小的,手中牵着两三个大点的孩子。
      不过她们大多只买了一两样物品,主要是带孩子来看看,打发时间。
      就像二十一世纪人们逛

第8章 知青队友们的家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