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孙承宗、王承恩在朱由校的歌声结束时已是泪流满面。
      在他们做出抉择的时候,可是经历了内心的痛苦。
      但千金之躯的少年天子,却毫不犹豫的表露了自己的心计。
      大不了人生重来,这是何等之洒脱,这是何等之气概。
      朱由校给痛哭流涕的二人斟满酒道:
      “孙师,大伴,朕除了和你们出生得地方有差别外,其他的原始结构都是相同的。
      朕也同样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那什么天子、万岁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所以,朕自不认为比那些行商走卒,老农小吏高贵多少。
      我们三人今生有幸结识于大明,说明与这大明就是有缘。
      朕没有什么大的志向,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此生,无愧于大明,无愧于列祖列宗。
      成败重要吗?重要。说什么勿以成败论英雄,都是他娘的扯淡。
      成王败寇,这就是人世间不变的真理。
      但是,朕不在乎,朕只在乎自己做了没有,做了什么。
      横渠先生有四句话朕甚赞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不比那什么: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空头口号来的实在吗?
      在这大明,那风声雨声在广大贫苦人家。可那朗朗读书声在却哪里?
      他们东林人士确实关心国家大事,天下格局。
      可他们关心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他们的家事。
      所以二卿,你们不必为朕担什么责任,揽什么骂名。
      历史从来就是为胜利者书写的。
      我等最后赢了,朕就是一代明君圣皇。
      孙师,你就是一代贤臣良相。
      大伴,你就是一代名宦好总管。
      可如果输了,那史书上可能就会把朕记载成一个不愿上朝的木工皇帝。
      你们就不要说了,一个权阉,一个佞臣是跑不了的。
      所以,朕已经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不成功便成仁,一往无前。
      而二位爱卿,你们还有的选择。
      朕身为朱氏祖孙,拯救大明江山是朕必尽的责任。
      尔等不同,即便是想随波逐流安然一生,朕也理解,朕不怪罪,可去。”
      “陛下,身为大明子民为国尽忠是臣子本分,臣不惧一死。”
      “皇上,这大明皇宫就是奴婢的家,无处可退。”
      “好,朕便与二卿一起战天,斗地,戏党臣,杀建虏重整旧山河。”
      “臣等愿为陛下马前卒,手中刀,迎战天下。”
      “好,王大伴,这后宫之事,朕就交付于你了。
      明日开始,就清点宫内人员,重新布置防务。
      把那些三十以上的宫女令行造册。
      如有想回家的内侍也于登记一下。
      朕在大典之时,欲下恩旨放三千人出宫。
      一应补助,按入宫时长和等级计算,莫要亏待了她们。”
      王承恩听了犹豫了一下说道:
      “陛下,这,这有损皇家威仪吧?”
      “呵呵,皇家威仪如今还有多少?
      现在国事糜烂,朕要”开源节流,减少用度。
      再则,放他们出去,也可以向天下百姓彰显皇家的仁义。
      省的某些人,把朕描绘成荒淫无度的昏君。
     

第11章 规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