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三十五章 商鞅之法,促进农业![2/2页]

让你当昏君,你一统六大国了? 海静凉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他继续翻看奏折。
      “嗯?以耕农的生产水平来进行奖励么。”罗林微微挑眉,“还有一个家庭的人口越多,那么就会受到更多的福利。好家伙,成年独身人口,收税要收2倍的税!”
      罗林把奏折放下。
      坏了,想起了不好的回忆。
      捏麻麻的,单身税这种离谱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看见了,也是离谱。
      “陛下,怎么了?”商鞅问。
      “没什么。”罗林继续看下去。
      提高边境地区的粮食价格,继而让种田的收益得到提升。
      减轻对农业的赋税,大开绿灯,鼓励农民开垦荒田。
      然后是实行严苛的一夫一妻制。
      同时,家庭成员超过五人,且正值壮年的男子超过两人,必须分家。
      “人口调控和土地调控?”
      罗林看见了最重要的一点。
      人多地少的地方应当外出移民。
      人少地多的地方应当吸引移民。
      由官府来调控。
      “朕是看明白了,你这份奏折,是为了开垦大乾边境啊。”罗林看完奏折,随即放下。
      然后用微妙的眼神看着商鞅。
      商鞅沉默不语。
      “不,挺好的。你这份奏折之后让人用无线电转告给大内阁吧,朕同意了。”罗林说道,随即脚底抹油直接溜了。
      见此,商鞅才松了一口气。
      “看来陛下还是妥协了。”商鞅感慨道,“人口一旦多起来,教育模式就会自动走向固定模板化。陛下,这个时代是无法处理教育问题的,那些孩子的天赋必须被压制。”
      连全民学习认字都还没有达到,怎能就想着彻底的开发学生的天赋?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商鞅知道皇帝一定知道他的意图,一旦人口多起来,那么,最基础的“教化”“种田”就会发生。
      而这是边远地区的。
      而在这中原七地之境内,区别只在于“种田”变成了“做工”。
      “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人去种地。”
      …………
      罗林把奏折扔给了小李子。
      “等等。”
      就在小李子打算离开的时候,罗林忽然想起了一个人。
      “有一个人,我都快忘记了。让独孤信回归朝廷,算来,他也已经待了三年了。”
      “陛下,回归朝廷后的官职呢?”
      “自然是宰相了……不。”宰相的话太累了。
      自从大内阁宰相众多后,六部的地位就稍微变得奇怪了起来。
      最忙的不是最高位的尚书,而是侍郎这些比较忙碌。
      “年纪最大的尚书是谁?”罗林问。
      小李子一震,回复道:“吏部尚书张启,今年七十一,是当初陛下征召回来的老臣之一。”
      “重赏张启,让他退休。任独孤信为吏部尚书。”
      “遵命!”
      小李子知道,朝廷要有一番大震动了!
      陛下能是随便找了个尚书?恐怕早就知道哪个尚书年纪大了想换了!
      没想到竟然是吏部!
      那可是掌管全国官员调动的超级大官!
      实际上,如今宰相的单个权力很小,整个大内阁的上百名宰相加起来,权力才很大。
      那么,这个尚书的位置,权力比宰相还要大上许多啊!

第七百三十五章 商鞅之法,促进农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