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子府的侧妃也是人人趋之若鹜的亲事,哪些预备配合的人家瞬间打消了念头。
      甄妃之前也曾经跟元春递话,以帮助元春进入皇子府作为筹码,让荣府参与反对皇后。
      贾代善看信一声讥笑,荣府躲避的就是皇子府呢。
      皇后赈灾依旧一炮而红,成为天下敬佩的菩萨皇后。
      这一次受惠的不再是元春,而是换成了悯昭容。
      三月灾情缓解,皇后投桃报李,写下本章,她向皇帝奏请,册封救灾有功的悯昭容与香昭媛(马尚香)为敏妃香妃。
      这么些年了,难得皇后主动提议嘉奖嫔妃,嘉和帝十分高兴,大笔一挥,准了。
      然后,邬昭仪就吃心了,当晚就说病了,请了太医号脉,说是郁结于五脏,开了安神汤,回头被嘉和帝召见,却说是这病就是生气所致,非药石可医。
      简单来说就是怄气了。
      眼下宫中什么事情让昭仪娘娘怄气,只有册封嫔妃之事。
      所幸的是,嘉和帝只是答应册封,尚未确定封号。
      而今邬昭仪病了,他毕竟生了两个儿子,还嗯养了十三兄妹,按照朝廷的话就是有功与社稷。
      嘉和帝一想,得了,三人一起封妃吧。
      然后,嘉和帝犯难了,他是个多情种子,宫中不仅四妃俱全了,还多了个荣妃娘娘与金妃。
      荣妃是因为他娘家权势大,加上生养了三皇子。
      金妃是朝鲜的贡品,父亲是朝鲜与大周朝的外交使臣,替大周朝办成了好些大事,这才封妃。
      嘉和帝问计于皇后,怎么办?
      皇后边说道:“就按照荣妃的例子比照着办,您按照各人的品性赐字就是了。”
      嘉和帝一听这话,点头称是,当即提笔写下,邬昭仪被赐封为????跽讶荽头饷翦??砩邢阏飧稣焰履锬锍闪讼沐?
      嘉和帝一看九个妃子,觉得有些违和,大笔一挥,傅贵妃册封为皇贵妃,她没有儿子却从废太子开始就打理内宫公务,劳苦功高。
      后面的德妃提升成为贵妃。
      正在嘉和帝忧郁,这个德妃谁来补缺,四皇子前来给皇后请安,真是来的巧了。
      嘉和帝不等四皇子说话,提笔写了一个德字儿递给四皇子:“你母妃病了,去看看,这是?替她开的药方。”
      四皇子接了字条都没敢看,出了坤宁宫方才展开,顿时笑了,捧在手里去了永和宫。
      十三闻听了有些意兴阑珊,却是收拾了礼物去永和宫祝贺。
      十三虽然尊敬四皇子,心里却是憋着一股气,他也是皇子呢。
      在贾代善看来,十三的母的达到了,德妃并不比敏妃强些什么,如今关键就是谁能打动嘉和帝。
      其实,不用打动,嘉和帝很快就没得挑了。
      十三只要保全性命就能够一骑绝尘。
      四月,京都的灾民难民基本返乡去了,皇后专心治理皇宫内务。
      她论功行赏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赐婚。
      皇后没有别的权利,但是,宗亲王公的婚事掌握在她手里。
      虽然皇宫大部分事情是傅贵妃荣妃打理,但是,无论如何决断,最后都会禀报皇后,皇后手里有凤印呢,
      懿旨不盖凤印就是废纸,出不了皇宫,内务府宗人府也不会认账。
      皇后知道荣妃跟她别劲儿,她也不是正面交锋,而是提前把求过她,对她有功人家的婚事列了名单出来,晓谕傅贵妃与荣妃:这几家的婚事本宫与陛下认可了,不得擅自更改。
      这话一出,荣妃也只有内折鼻子认了。
      这其中捏鼻子的婚事就有北静王与元春。
      荣妃想要把三皇子的表妹许给北静王做王妃,即便是皇后原本也想把徐家的远房侄女儿许配北静王,替娘家寻找一份助力。
      而今得了贾府的好处,贾代善还利用旧部替她照拂娘家侄子,这恩情可不小,徐家可是发配的罪奴。
      皇后得还了这份恩情。
      且北静王太妃也求了她,正是顺手的人情,她旗帜鲜明的出手了。
      甄嫔这里气得鼻子冒烟,这回封妃漏了她,他没儿子也没话说,结果想要讨好德妃,把元春送给四皇子的计谋也失败了,焉能不气急败坏。
      恼怒之下,不敢惹贾府也不敢惹皇后,只把娘家的嫂子叫进宫,劈头盖脸一顿责骂,当初若非她们不善待贾府的三姑娘,焉能有她今日在宫中寸步难行的困局?
      甄家的大嫂子也很郁闷,孙子的闺房之事,她也不能查手,而今孙媳妇又生了儿女,能如何?
      难道打杀了给贾代善出气吗?
      贾府这边却是其乐融融,元春出宫了,还被赐婚给北静王为正妃,懿旨进府,跟着来了嘉和帝的赐封圣旨,赐封贾元春为县主。
      贾元春这一回并无大功勋,这是看在北静王府老王爷与贾代善的功勋,恩济后代。
      贾元春的婚事虽然定了却不会马上成婚,倒不是嫁妆问题,而是贾珠这个哥哥必须先成婚。
      这一回,贾代善亲自出面,替他求取大学师府杜家二房的嫡长女为妻。
      杜家也不是富裕人家,但是,人家世代书香门第,家里的最差得劲就是十四岁的孙子,而今已经是才名远播的秀才了。
      不说王氏高兴,贾母也很高兴,毕竟是爱子的嫡亲儿子,自己的嫡亲孙子,杜家眼下可比张家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张家的舅舅的女儿嫁给皇子,自己却不过是翰林院的大学士罢了,那及得上杜家老爷子是内阁首辅。
      王氏得意非凡,张氏却不为所动,他哥哥虽然关小,却是御前行走,那权利也不必宰相差什么,而且,她哥哥在皇帝面前的时间多,也比杜家老爷子轻松,受宠又没有性命之忧,哪里不好了。
      而杜家只是贾珠岳家,张家却是贾瑚的嫡亲舅舅。
      婚事定下,贾代善便撒手了。
      他有更加急迫的事情,京都将有祸事,他得给阖府上下一个避难所。
      他采取军事防御,修筑高大的院墙将荣宁二府翠微山联通起来,最上面的八尺做成向外倾斜的壁垒,来敌只有挨打的份儿。

第 342 章 第 342 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