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那你想干嘛?这些钱可是家里要拿来建房子的。我可是盼了很久的,你别想动其他心思。”
      建房子的事从年前便提起了,虽然年后因为山匪的事耽误了一些日子,但是这些日子以来,有村里人帮忙,如今地也量好了,山石泥瓦也基本准备停当,只能着村里夏收结束后便可以开始挖地基了。
      姜杨一脸警惕地看着姜云。
      能让姜云惦记家里的存银,不用想都不会是小事。而且她这时候提起,肯定和难民有关。
      想到房子建好了之后,家里惹人都能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姜云也忍不住动摇了一把,但也只是动摇了一下,姜云便道:“屋子是要建的,只是我觉得可以缓一缓。”
      姜杨不解道:“为什么?这时候建不是正好吗?反正村里人都忙得很,要是现在建屋子,还可以找一些难民来上工,也能帮几个人。”
      姜云认真地看着姜杨,“既然能找难民来帮忙,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干货加工坊扩建呢?”
      一听姜云打的是这个主意,姜杨顿时松了口气,懒散地往柱子上一靠,“这事你就别想了。”
      他这么说倒不是因为工坊的生意不好。
      事实上,如今工坊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自从接了金管事的几个单子之后,他们的干货算是在闽州码头打出名号了。
      那些常在闽州码头来往的船队,几乎都和他定过单。
      有的是顺路带去外地买卖的,也有的就是带在船上吃用的。
      虽说每个商队要的都不算多,但架不住闽州往来的商队多啊!
      闽州可不像他们玉清县,闽州在南地可是个大府城,往来的商队多的很。
      每个商队要一点,积少成多之下便很可观了。
      每次去一趟码头,收一批单子,全村忙碌好长时间才能往外送一回。
      就连附近的村子他们也没空去跑了,全都提高了价格,让他们送上门来。
      就这样,有时候也有供不上的时候。
      当初他们建工坊的时候没想到干货会卖的这么好,如今的工坊几乎是从早到晚都不停歇的。
      而之所以不同意扩建,是因为就算扩建了,村里人也忙不过来。
      总不能为了卖干货,把地都扔了不种吧?
      姜云却早就想好了:“没人的话,那就请人呗。”
      姜杨这下反应过来了,微微坐直了身子,“你是说,那些难民?!”
      姜云兴奋地点点头,“韩老先生不是说他本来准备让难民们开荒种地,让他们入玉清县的户籍吗?那为什么不能来我们村?正好我们工坊缺人!”
      说实话,姜杨有些心动。
      其他村子虽然也有人收干货去卖,但都是零零散散,绝对没有他们这么大量,品质也不如他们。
      有些对品质有要求的商队,宁愿不买,也不要那些散货。如果他们能扩大产量……
      嗯?不对啊,差点被绕进去了。
      姜杨摇摇头,清醒了许多,“就算有人了,那也得有货啊,村里种的香菇要等到年底才有的收,山里的竹笋也不是挖不尽的。”
      “那就扩大种类嘛,山里的杏子、李子、橄榄都可以腌制了烤干做零嘴。还有肉干,昨晚做的肉干厚了些,但味道不错,稍微改良一下应该更好吃。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红薯,红薯干听说也很好吃,做法也简单。”
      姜杨:……
      “原来你是为了把红薯销出去啊……可这样一来,我们家的存银恐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第153章 兴土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