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叔,圣人之道,都是经过长时间验证的,否则,也不会流传至今,怎么会不对呢?”李承乾好奇的问。
      王叔这个问题问的,还真是让他有点无从适应。
      “那王叔就告诉你,孟夫子这个话,对,也不对。”李复说道:“他说的,只对了一半。”
      这回不仅仅李承乾愣住了,连李泰和李丽质也都一脸迷茫。
      孟夫子的话就只对了一半?圣人的话就只对了一半?
      怎么可能呢?
      “首先,说不靠武力,不靠军事力量,不靠战争称霸天下,而是讲究道德,靠教化,靠仁政统一天下,这是不对的。”李复说道:“首先,王叔告诉你们一个事实,春秋战国时期,孟夫子的老师,孔夫子,
      弟子三千,周游列国。”
      “你们以为,在乱世的大环境下,靠着一张嘴,就能周游列国,安然无恙?”
      “莫要说当时了,便是现如今,能够读得起书的,习得起武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李复看着三个孩子问道。
      引导他们,自己去想。
      孟母三迁,没点家当,还搬家?还织布供孟子读书?
      穷到一定份上,连织布机都用不起。
      李承乾仔细去想,寻常百姓家,似乎还真读不起书,阿耶说,百姓们为了生计,一年到头奔波劳累,能让百姓们吃饱穿暖,便是阿耶的理想。
      那读书的,入朝为官的,都是世家大族,都是颇有家资的。
      便是孟夫子,也是鲁国贵族之后。
      “一大帮读书习武的有钱人,膀大腰圆,孔武有力,腰佩剑,他们围着你,要跟你讲道理,你要不要听听?”李复笑道。
      “这.......”李承乾沉默了。
      “同样的,一个瘦弱的人,手无寸铁,拦着你,非要跟你讲道理,你听他讲道理的耐心足,还是听孔夫子讲道理的耐心足呢?”
      “是,是这样的吗?”李承乾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可是仔细想想,王叔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难道这就是人们愿意听孔夫子讲道理的真相?
      “远的不说,咱们说说前隋覆灭,大唐是如何一统天下的。”李复说道:“你阿翁做了皇帝之后,武德年间,依旧征伐不断,想要统一,大唐只是一味的靠着仁政,靠着道德,靠着教化,能够一统天下吗?”
      “仁政,道德,教化,那都是一统天下之后才要考虑的,在天下割据的时候,唯有武力,军事力量,战争,才能做到统一,才能将分裂的国土,重新聚拢在一起。”李复说道:“你们阿耶,在武德年间,打了多少仗,才有如今的大唐,当年窦建德在河北,若是朝廷派遣几个儒生,去窦建德面前讲仁义,讲道德,窦建德会把偌大的河北之地,拱手送给大唐吗?”
      三个孩子纷纷摇头。
      那肯定不会啊,要是如此,那打什么仗啊。
      “讲道理,要跟懂得道理的人去讲,不然人家跟你胡搅蛮缠,最后甚至上拳头揍你,你还跟人家讲道理,那不就成傻子了嘛。”
      连信奉圣人之道的魏征,他也明白,武德年间征伐不断是因为要统一,而大乱之后的大治,首要就是教化。
      道德,教化,救不了四分五裂的中原。
      统一,就要征战!
      征战,就是打仗,就是比谁的军事力量强

第372章 对了一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