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董九认同的点点头,有些人,在附近百姓的口中,名声还是不错的。
      毕竟,他们也要下山交易,换取生活必需品。
      “眼下,大唐民生凋敝,每一个大唐百姓,都是珍贵的啊。”李复感慨说道:“董九,我要写一封信给陛下,请一道他的敕令,赦免那些因为躲避战乱而入深山落草的百姓,只要是未曾杀过人,抢过东西的,都能下山,前往当地官府,重新造籍,以前是隋朝的百姓,如今,是咱们大唐的百姓。
      至于那些抢过别人东西,但是没有闹出人命的,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可以罚他们做劳逸,具体时间,要按照他们所犯下的过错的大小来裁定。
      而那些成群结队,不事生产,持刀杀人越货的,就是咱们要清缴的目标了。”
      “如此,你认为如何?”
      李复询问董九。
      董九抱拳应声。
      “郎君思虑周全,宅心仁厚,属下也认为,不同情况可以不同对待。”
      徽州的这个事情做好了,希望能给大唐其他的地方打个样吧,不要什么事情都一刀切。
      现在人口资源多紧张啊,那些跑去深山里,没干过坏事的,该给人家登记造册,给人家分地过日子的就赶紧把事情做明白了。
      多一个人种粮食,对于官府来说,这是好事啊。
      也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全都当成山匪对待。
      李复仔细琢磨了一下子,一刀切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一来省事,二来,贼首立功。
      地方上官员个人是得利了,可是于大唐来说,并非是好事。
      李复想到这些,觉得自己的这封信,是越早送到李世民面前越好啊。
      于是,他坐下就开始写信给李世民,写好之后,让白云泉派人四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城。
      回来的时候要带来皇帝的敕令。
      李复将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全都在信中做了说明,如此一来,想要求到李世民的敕令,并不难。
      一边等候皇帝的敕令,一边准备调动兵马,上山剿匪。
      而要剿灭的对象,自然是那些仗着熟悉山林,为非作歹的恶人。
      这些人,李复是不打算放过的,即便是他们哭着喊着说活不下去了,也不能放过他们。
      他们活不下去了,就提着刀要了别人的命?
      现在已经是太平天下了,朝廷已经将法度树立起来很久了。
      武德有九年,前隋早没了。
      傍晚,伍良业回来了。
      “郎君,已经与徽州刺史说过了剿匪的事情。”伍良业说道:“刺史说,只要郎君需要,随时都能调动城外兵马,只是,郎君如今在茶山这边,离着徽州城,骑马也要走上半日,消息往来之间,太过于耗费时间,希望郎君能够到城中落脚,到时候也好与城外兵马互通消息,若是决定要出发剿匪,直接从徽州城出发。”
      李复点点头,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自己在茶山这边,只是因为要办理茶庄的事情。
      现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他也就没有必要住在这里了,这里的事情已经全都交给了钱管事,他可以带着人去徽州城了。
  &nbs

第291章 网开一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