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592章 老蚌生珠?![1/2页]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凌敬沉默着笑了笑,没有说话。
      有些东西,大家心知肚明即可,没必要说出来。
      说出来了,可能对谁都没有好处。
      “你们这些谋臣啊,就是心眼多。”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调侃了一句,示意凌敬可以去安礼门学习了,他会好好看凌敬这些年总结出来的成果。
      凌敬也没有再多言,躬身一礼,抱着匣子出了昭德殿。
      在凌敬的背影彻底消失了以后,李元吉缓缓的翻开了凌敬递上来的奏疏。:???
      开篇第一句话,就直戳大唐的心腹,直言大唐如今在兵事上任人唯亲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长久的下去,必有内乱之祸。
      并且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汉初的八王七国之乱,以及晋时的八王之乱。
      这些都是历史上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
      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各地封王、亲王手里掌握着兵权,并且拥有大量的人马,在朝廷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出现了冲突,皇帝要消减他们的利益来弥补朝廷利益的时候,他们就团结在一起,用拳头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他们这么做不一定能为自己争取到利益,但却一定会祸祸的江山不稳、乾坤动荡、民不聊生。
      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
      汉初的八王七国之乱,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汉武伟业。
      晋时的八王之乱,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所以江山被割裂出去了一半,大量的百姓因此丧生,甚至还沦为了口粮。
      史称两脚羊。
      最可恨的是,贼人对待吃不完的口粮,并没有选择放生,而是选择了就地坑杀。
      可见贼人根本就不是冲着占领地盘、劫掠财富来的,而是冲着亡国灭种来的。
      大唐若是不想重蹈覆辙,收缴和削弱各地藩王手里的兵权是必然的。
      在这方面,凌敬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先安抚,再频繁调动,再推恩,再赏赐大量的钱财下去。
      在赏赐钱财的过程中,去收缴和削弱各地藩王手里的兵权。
      也就是俗称的给一棒子,再给一颗甜枣。
      只不过凌敬的建议是反着来的,那就是先给甜枣,再打棒子。
      这样,对方即便是有气,看在甜枣的份上也不好直接翻脸。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兵不血刃的将各地藩王手里的兵权收缴或者削弱了。
      坏处就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李元吉看到了这里,缓缓的放下了奏疏,开始回忆起了历史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相比起凌敬给出的建议,历史上的李世民、李治、武则天能给出的建议显然更成熟,可行性也更高,毕竟他们做成了,且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李世民貌似是将麾下的精兵强将全部派去了各地藩王身边做都督,然后将不服他的以各种理由给杀了。
      像是庐江王李瑗,历史上就是被李世民麾下的王君廓给坑死的。
      虽然这件事是王君廓谋划的,也是王君廓一手主导的,但李世民要是没表现出对李瑗的敌意,王君廓真的敢在李世民这么一位霸主眼皮子底下杀他的堂兄?
      真以为李世民就查不出来啊?!
      李世民要是这么湖涂,早就被手底下的一帮子人杰给玩死了,那会开创一片盛世?
      所以,历史上贞观朝各地藩王的死,背后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李世民的影子。
      李世民在处理了所有不服他的藩王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似乎跟凌敬奏疏中说的办法一样,收缴兵权,并且加以约束,赐下大量的钱财,养着。
      李治又是怎么做的呢?
      似乎是在李世民所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削弱了藩王们的权力,把藩王们当成了猪养。
      这也就造成了武则天篡夺大唐皇位的时候,只有零星的藩王跳出来跟她作对,还被她轻而易举给处理了的原因。
      而武则天随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差点将李氏一族杀干净了。
      结合凌敬、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四个人对待藩王们的办法,李元吉轻而易举的总结出了一套对付藩王们很有效的办法。
      只是,依照凌敬所说,以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办法,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很长。
      李元吉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会不会人亡政息,让各地藩王再次坐大,所以他需要一个更快速的办法。
      只不过,现在大唐的权力才刚刚出现更替,还不适合做这种事情,各地的藩王也需要安抚,所以这件事不用急。
      以后再想,不行的话就群策群力。
      再不行就将所有的藩王们全部调到河北道去,让他们先跟河北道的几家门阀先掐一轮再说。
      反正,河北道就那么大,能压榨的利益也就那些,几家门阀全吃了,那藩王们就没得吃了,所以不怕他们掐不起来。
      一念至此,李元吉重新拿起了凌敬的奏疏。
      凌敬奏疏中将大唐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一个排序,急需解决的在前面,可以稍缓一点的在后面,需要耗费时间

第0592章 老蚌生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