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 依然富有的大唐[1/2页]

大唐悍王 北堂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常有人说:你见过钱吗?
      回答的人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侧重。
      可李杰在蒲州户曹的引领下巡查衙府金库时,看着三座库房中堆积的铜钱,绢布和各种货物时,这才明白“见钱眼开”这句成语不假。
      唐中期之后因藩镇割据,财政大不如前,但每年依然有接近三千万缗的国库收入。
      三千万缗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还只是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那就是每年有接近两千亿的财政税收!
      而这还是在晚唐货币贬值情况下的数字。
      这要是在开元年间....
      难怪大唐的富足繁荣直到千年之后还被人津津乐道。
      河东河内等几处李家的自留地,基本都是足额上缴的。
      三百万缗的铜钱被绳子串成一千枚一串堆积在一座巨大的金库中,他似乎已经被铜板包围了。
      开元通宝之所以一直用到唐末,甚至唐后依然有政权仿制,就是因为在铸造过程中,铜在其中的比例达到了七成!
      一枚就有四克,这一串一千枚,算上各个时期重量稍有出入,再去掉日常磨损后也有六七斤沉!!
      “虽然是铜铅合金,但熔化成铜只怕也有近万吨,弄到后世去卖怕也是几十亿吧?”
      这还不算谷物和布帛的数字...
      “这些钱帛留在库中也是无用,尔等立刻书写招募乡勇健儿入军的文书,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河中各个州府。”
      刘文韬面色发苦,
      “殿下,此乃入缴户部的赋税,擅动一文钱都是死罪...”
      “死的也不会是你,本王这就休书上奏陛下,我看户部侍郎老崔能把咱怎么样!”
      支度判官何国昌马上问道:“不知道每一健儿的军资...还请殿下明示。”
      这个李杰还真知道。
      因为北衙神策军就是皇帝招募来的私人部队,每人月俸三缗,比南衙十六卫高出三倍!
      这也是南北衙矛盾的层面上的一种表现。
      至于内在的层面,自然就是宦官擅权了。
      李杰当然不能以招募神策军的标准来招募河中健儿匹夫,那就是冤大头。
      事实上,看着神策军软脚虾的战斗力,他已经开始计划如何削减其军资了。
      他在心中计算了一下,这才吩咐,
      “此乃救陛下长安于危急之中,给少了自然不好,那就一缗,外加帛半匹吧!如果自带马匹兵器翻倍!”
      一缗在唐末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五千块钱,半匹帛也要两千,一月七千块钱的工资,不用说在这时,就算是在后世,也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人的平均收入!
      何国昌马上记在心中,一躬身就离开了。
      李杰夺了宋文通的财权和插手地府政务的权力,自然要有人顶上来。
      此时他手头无可用之人,支度使的品阶正好卡在六品,他有便宜任免之权。
      所以,何国昌心中极为明白,只要把这事儿办好了,这个支度使的位置就必然是他的。
      一旁的转运副使张辨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可河中转运使品阶高出支度使半阶,而且权力重大,想要转正就只能等长安吏部的文书。
      至于刘文韬自然已经不是什么“刺史”了,回归本行,还是节度掌书记,秘书长,七品上,地位反而不如何国昌和张辨。
      查点库房是极为繁琐的,调账查账

第七十三章 依然富有的大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