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
      太尉府内,蒋济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桓范。
      “桓公,这是丞相的意思?”
      桓范捋须言道:“这是朝堂所望。”
      “荒唐!”蒋济怒道,“陛下乃先帝临终托付,是为正统,岂能说废就废?”
      “蒋公莫非不知,陛下并非先帝亲子。”
      “那又怎样!”
      蒋济身为四朝老臣,无论是曹操、曹丕还是曹叡对他都不薄。
      尤其是先帝曹叡,要知道曹魏的禁军之权很少假与宗亲或谯沛人氏之外。
      曹叡非常信任自己,让自己做中护军,并且他早年即便是有污点,曹叡也没有拿他问罪,还时常向他请教军国大计。
      故而他对曹叡和他的后继之君是非常忠心的。
      “蒋公啊,当今陛下昏庸无道,这绝非是我等,也绝非是先帝愿意看到的,在宗族中另立贤君也可以先帝祀,使我大魏国祚绵长,我想,这才是先帝之所愿啊。”
      这理由并未说服蒋济,他觉得先帝当年更是骄奢淫逸,不仅大兴土木,还在后宫日幸数女,甚至还搞出来女尚书批阅朝奏这样的荒诞事,也没人敢说给先帝废了啊。
      这还不是因为当今陛下没有实权嘛。
      蒋济对此看得很是通透,老实说权臣霸府,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废立之事明显越线了。
      作为四朝老臣,他希望看到的是贤臣名将辅佐天子,不说建立千秋功业,至少让朝堂稳定,百姓安居。
      夏侯献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果他真的还念在先帝托孤的情分上,他应该申请外镇,远离朝堂。
      可现在,似乎不太可能了。
      “蒋公,您在听吗?”桓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蒋济收回思绪,肃容道:“此事我不愿参与,桓公请回吧。”
      “蒋公何必固执呢?”桓范试图再做些努力,“高司徒就不像蒋公您这般不会变通。”
      蒋济表情停滞,又问了一句:“那孙司空呢,他也是此意?”
      桓范点了点头。
      蒋济心道,自己这话问得有些多余,孙礼乃是大将军府长史出身,一直是夏侯献的心腹,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窜升到三公之位。
      他叹了一口气:“既然三公中的两位都默认了此事,那我签不签,又有何妨。”
      桓范明白了他的心意,老实说蒋济若能支持是皆大欢喜,但不表态也不影响大局。
      身居如此高位的重臣,或许这般选择更能留一个身后名吧。
      对此桓范表示理解,但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如此,今日是下官叨扰了。”
      桓范拱手一拜,转身离去。
      在那之后,曹爽负责去宗亲那里拉票,学着秦朗,管他们要一个态度。
      而桓范则是负责一些朝中重臣。
      大抵没什么阻力,唯一值得说的是尚书令司马孚。
      司马令君“口嫌体直”,口中满是大义,签字速度却一点不慢。
      签完还一副被胁迫的样子,对桓范道:“桓公,你儿子也老大不小了,你我忙活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为了儿子们着想,我理解你啊。”
      桓范脸上笑嘻嘻地应下,心中却嗤之以鼻。
      他真希望司马孚别签字,因为从蒋济今日这身体状况来看,估计也没几年活头,眼前的这司马孚倒是越活越年轻。
      若是司马孚不这么“识时务”,下任太尉大概率是自己的,而现在估计还要跟司马孚争一争。
      ...
      时间回到眼下,群臣依次离开了尚书台。
      司马孚终于得一清净,抬眼看向堂外,发着呆,口中念叨:
      “二兄啊,弟这么做,都是为了族人,我想你也是一样。”
      ..................
      第二日。
      魏国,洛阳,永宁宫。
      一缕暖阳洒向宫殿,红砖绿瓦,肃穆端庄。
  &

第463章 废立(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