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龙二年,三月廿一。
      就在夏侯献听从了孙礼的建议,刚刚完成了他的奏表之时,却得知了一个重要军情。
      在收到这个消息后,他觉得暂时没必要上疏了。
      关中来报,褒斜道蜀军异动!
      夏侯献把写好的册子卷起,放置一旁,又伸手拿了一册新的,微微叹了口气,动笔书写。
      想了想他又把册子放下,随即拿来三张纸。
      书写完毕后将三张纸叠好,分别装入三个锦囊之中。
      ......
      前几日还在山阳郡为山阳公刘协亲自发丧的曹叡,急匆匆的赶回了洛阳。
      今日的太极殿内气氛凝重,此番蜀军的动作跟以往完全不同。蜀军并不走祁山大道,而是出斜谷直逼关中而来!
      曹叡当即下诏,令骁骑将军秦朗率中军两万前去关中支援。
      朝会上,关于蜀军进攻方向的推测和魏军部署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
      有朝臣言道:“禀陛下,臣以为蜀军很可能东出武功水,靠山而行,兵峰直指长安,不得不防,依臣之见应当在郿县以东设防。”
      言罢,当场就有不少大臣小声附和。
      他说的不无道理,诸葛亮此番一改常态走褒斜道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若是如此的话,魏军的防御中心确实应当在郿县以东。
      然而这时又有大臣上表:“禀陛下,关中都督夏侯楙发来奏表,他推测蜀军出斜谷后会西入五丈原屯住,我军当在渭水之南阻击。”
      这话一出,群臣哗然。
      曹叡抚颌而思,少顷,他抬头看向满宠:“满太尉以为如何?”
      满宠随即出列,拱手而言:“回陛下,臣以为当守郿县。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用兵直捣长安太过冒进,不像是他的作风。尽管此番蜀军出褒斜道,但若放弃了郿县,蜀军便可西进陈仓,我陇右危矣。”
      “满太尉所言不错。”曹叡对此十分认同。
      同时他在心中已对此次战略方针定下基调,那便是据守。
      几年前的卤城之战仍历历在目,他虽然嘴上不说,在内心却对诸葛亮的用兵能力给与了高度评价。
      倒不是他怕了蜀军,而是结合上次战役来看,以逸待劳,坚守不出的确是现阶段对付蜀军的最优方略。
      曹叡即刻宣布:“朕意已决,我军当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时蜀军进退两难,待到粮尽必会自去,如此以逸待劳乃全胜之道。”
      “陛下圣明!”
      朝会后,曹叡回到东堂。
      今日的政事是一桩接一桩让他甚是疲惫。
      很快,他在东堂召见了两个人。
      一位是洛阳典农中郎将,毋丘俭。
      一位是散骑常侍,高堂隆。
      “如何了?”这两位都是近臣与曹叡关系私交甚好,所以他说话也显得很是随意。
      毋丘俭回道:“禀陛下,如今洛阳坊间狼藉一片,臣去视察过,昔日的繁荣已消失不见,听不到商贩们的吆喝叫卖,只能听到黎庶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声声叹息啊。”
      “不仅如此,许多百姓、官员为了躲避瘟疫,都携老扶幼的暂时离开洛阳。”
      毋丘俭说得满是伤感,然而却曹叡面色不悦:“朕不想听这些,朕要听你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是啊,

第144章 疫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