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也许有人会以现代派作品的例子提出质疑,但在我看来,那些作品中的佼佼者用特殊的天真、诚实和勇敢展现了解释世界的多种途径和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它们常常在构建着童话和寓言,而无论对文学还是对人生而言,童话和寓言既是起点又是至高境界。那里边的丑,是成年儿童既严峻又调皮的故意笔触。
好像说得太满了。
那就降到最低限度吧,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文学素养使人“心软”。软之于内,是善良;软之于外,是敏感。善良的敏感永远不是一件坏事,对于世事,它可以怡然接纳,它可以悠然领悟,它可以淡然化解,它可以用精致的姿式汲取和倾吐美好,它可以用细微的触角发现和警惕邪恶。因此,这种软,有人性的经纬、担戴的力度。
对文学的爱好也可能走火入魔,陷入无聊。最常见的无聊是沉迷一端,否定其他,不知世界之多元,万象之神圣。就像上海小市民中的越剧戏迷,因为不能容忍别人的爱好而拔拳伸脚,打成一团。这些戏迷有时也以评论家自许,算是给无聊评了个职称。
文学爱好本是清风明月般的美事,一旦从这里传出粗浊的响动,可疑的集结,我劝青年朋友赶快离开,我们宁肯不懂文学,也不去做这样的无聊人。
既然喜爱的是文学,那就只面对文学本身,打开感觉,放松情怀,调动想像,唤醒记忆,终于发现,那里除了文学,还有一个陌生的自己。
余秋雨
二??一年六月
写给青年学生的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