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一回 张存仁[2/2页]

明末:辽东雄狮 秋予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腻的心思,的确十分难得。
      “你以后就别当千户了。我给王大人写封信,把你留在我的身边担任亲卫,将来会有更大出息。”
      杨承应毫不掩饰的招揽。
      这让张存仁大为吃惊,又十分激动。
      “久闻杨帅威名,如蒙不弃,我愿效犬马之劳。”
      说罢,张存仁就要跪下磕头。
      杨承应赶紧把他扶住,笑道:“在我这里,可不兴跪下磕头这一套。以后见到我,只管抱拳行礼就是了。”
      “这……不妥吧。”
      “哎,又不是面见朝廷大员,你我是同袍,既然是同袍,就不需要那些虚礼。”
      “是,属下遵命。”张存仁抱拳行礼。
      杨承应让吴三桂给他安排了住处,自己写信给王在晋,一是说明情况,二是告诫他,用兵要谨慎。
      更需要留意蒙古人的动向,千万别轻易给蒙古人开门。
      镇江堡、宽甸堡一带有百姓六万多,杨承应手中大小船只加上朝|鲜支援的船,约有四百艘,全都投入运输。
      整个海面上船只络绎不绝,就算这样,杨承应估计,至少一个月才能全部运走。
      为防止出现意外,杨承应做出一个决定。
      “我们一个点一个点的迁,太费时间。”
      杨承应说道:“而且不安全,必须采取新的办法。”
      “什么办法?”陈|良策等人问。
      “我们把百姓全部迁到皮岛等地,集中从皮岛出发,而不会像现在这样。”
      杨承应说道:“李永芳暂时不敢来,我们也正好可以把部队都收拢起来,减少物资的运输距离。”
      “是,属下等这就去吧。”陈|良策等人遵命。
      他们走后,李尔瞻来了。
      杨承应邀请他入帐,问起来意。
      李尔瞻道:“实不相瞒,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京中要出事,所以来您这里避一避。”
      杨承应想了一下,按照时间推算,再过一个月就会发生“仁祖反正”的大事。
      “仁祖反正”是西人取代北人,掌握朝|鲜王国的政权。
      想着李尔瞻还有用,杨承应便大方表示:“没问题,你就以协助我迁移白姓为名,留在我这里。”
      “多谢。”李尔瞻高兴的跪谢。
      杨承应让吴三桂给李尔瞻安排了住处。
      这时,一个不速之客来到杨承应的住处。
      公孙晟来报:“大帅,有位自称是您的故人前来拜访。”
      “故人?”杨承应问道,“你认识吗?”
      公孙晟摇摇头,“没见过。”
      “有意思,刚走了李尔瞻,又来了一位故人。”
      杨承应摸了摸下巴,“也许是我的契机,你把他请到这来。”
      “是。”
      公孙晟退下后不久,便领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
      这老人有多老呢?看着比徐光启还要老十多岁。
      杨承应上下打量着他,“请问阁下怎么算我的‘故人?”
      “志同道合,便是‘故人。”对方笑着说道。
      “哦?敢问足下尊姓大名?”
      “不才李元翼。”
      是他!
      杨承应听罢,心头一惊。

第二百三十一回 张存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