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六十八章:戏曲困境,如何破立[2/2页]

从天后演唱会开始出道 魔人派大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顾城环视一圈众人,字字珠玑。
      “再说昆曲既然已经等了群众700年,再多等上30年又能怎样呢?”
      顾城这番话,震撼了全场。
      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脸惊讶之色。
      论资历,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有700多年历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其他剧种无一例外地学习着昆曲的表演身段、程式,移植和借用着昆曲的音乐、排场。
      京剧院培养演员,要用昆曲剧目打基础,叫“昆腔开蒙“。
      论影响,昆曲曾独霸华夏剧坛两百年,其流传之广、历时之久,非其他剧种可望其项背。
      古老戏曲艺术传统中蕴含着的深邃思想,早已渗透国人的血脉。
      “顾城,你说得对!”
      蔡礼仁目光涌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十年前的流行歌曲,放现在听也许会觉得过气,但戏曲不管三十年前还是三十年后听,感觉都不曾变过。”
      “因为艺术不分年代。”
      苏柒直接用一句话总结。
      “好的艺术作品,即便传了百年千年,也会有人一直欣赏。”
      顾城笑看向韩中毅。
      “韩校长,您刚才说戏曲曾是一门接地气的娱乐活动,还记得吧?”
      韩中毅眯眼,“你的意思是,让戏曲再接地气一点?”
      “这么形容也可以。”
      顾城不置可否道:“很多人在面对戏曲发展状况不佳时,往往会埋怨观众不懂艺术,这无疑是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
      “而导致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戏曲已经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
      顾城看向众人。
      “所以我觉得戏曲内容要更加贴近生活,突出娱乐性,要长于情疏于礼!”
      “梅兰芳大师曾说过创新是‘移步不换行,即便是创新也不能丢掉戏曲最本质的内核——四功五法!”
      “我个人认为,戏曲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应该多加实践与创新,试着让戏曲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起来。”
      韩中毅眯眼,“丰富内容?”
      “没错!”
      顾城慢悠悠的补充。
      “需要充分继承戏剧艺术的审美、技巧、程式规范,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做做创新的尝试。”
      “比如目前还没见过的科幻题材、都市言情、玄幻修仙等题材,都可以跟戏曲尝试结合混搭。”
      苏柒眼前一亮,“我觉得顾城的这想法不错!”
      李胜文有些将信将疑,“戏曲和影视剧混搭,会不会不伦不类?”
      顾城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轻笑反问。
      “《神女劈观》也是混搭了多种风格,不和谐吗?”
      李胜文无话可说。
      顾城又接着道:“总是要迈出第一步的……”
      其实戏曲远没有所谓的“千年的沉淀”那么夸张。
      昆曲只有700多年的历史。
      国粹京剧更是只有屈屈两三百年,比四大名著还要来得都年轻。
      但京剧的受众群体,却比四大名著简直要少太多。
      甚至于舞台剧、音乐剧都比京剧的年纪大,比它的受众要广。
      要想让戏曲更情趣化、抒情化、多元化,就应该多贴合市场开辟新题材。
      岛国的不少漫画、动画都能改舞台剧、能改歌舞伎,而且改了还有人看。
      西方的动画也改成了音乐剧,而且也改的很成功。
      那中华戏曲怎么就不能尝试呢?
      文化、戏剧都是一个国家的思想高度。
      京剧用了几代人的努力,把这个起源于俗文化的剧种抬上了大雅之堂,赋予其文明内核。
      老一辈的民众觉得它能代表华夏以及华夏的文化,所以国家也出钱出力保它。
      推广、弘扬戏曲是国家的文化政策,是文化输出和文化自信建立的一块基石。
      正如戏曲研究家徐成北所说:戏曲不应仅仅定格在老唱片、老照片和老报刊之中,他内在的活跃、奔突着的生命力应该长久滋养着梨园,给现实世界以启迪。
      顾城觉得,或许也有那么一天。
      华夏的艺术家去往全世界各地演出,都能受到热烈的欢迎,全球所有的艺术团体,都会以来帝都的某大剧院演出为荣。
      ……
      这场饭局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点左右。
      因为大家都相继喝了一些酒。
      顾城直接安排了的士,送各位老师回去。
      最后只剩下两三个人时,韩中毅最后叫住顾城。
      “顾城,因为《神女劈观》的关系,最近戏曲的热度指数暴涨。”
      “你觉得接下来,我应该怎么抓住这波热度,去弘扬华夏戏曲文化?”
      “拍戏曲电影、或者跟电视台那边合作,上综艺、做节目都可以。”
      韩中毅和梁世平对视一眼。
      然后把梁世平轻轻往顾城身前一推。
      “顾城,你觉得以世平这个年龄,适不适合进入娱乐圈?”
      顾城目光低垂,视线落在梁世平稚嫩中透露着坚毅的小脸上。
      自上世纪50年代后。
      京剧干旦不再被提倡,戏曲学校也不再培养。
      往后五十年间后继乏人,枝叶凋零。
      看着梁世平的脸庞面庞,顾城恍若看到了京剧传承的希望。
      诚然,能被李胜文收做乾旦,那梁世平在颜值这块自然是没问题的,爆火也只是时间问题。
      顾城也理解他们的想法。
      戏曲届如今非常需要,一位年轻的戏曲天才来撑场面。
      但是一旦进入演艺圈,本心就不是那么容易守住了。
      前世被玖爷钦点的巴~特~尔就是很好的例子。
      唱戏坐科要十年以上,不仅唱念坐打都要会,还不允许假唱,一场戏下来两个多小时,结果赚到的钱却不如十八线小明星带货一场。
      所以他没有藏着掖着,直接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
      “韩校长,培养一个明星可能只需要一年,而培养一个名角十年都不定能培养得出来!”
      “进入演艺圈混个脸熟、拉拉人气可以考虑,要是常驻娱乐圈,我个人目前不是很建议。”
      “他还在读书,又还没倒仓,跑太多通告对他以后的职业生涯没什么好处。”
      “行!我知道了!!”
      韩中毅点头,带着梁世平先行离开了。
      顾城在原地微叹了口气。
      “但愿这孩子,以后能守住本心!”

第两百六十八章:戏曲困境,如何破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