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和苏秦到底是什么关系?[1/2页]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高慧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翻开《史记》,总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那个峰峦迭起、波澜壮阔的瑰丽时代。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从来也没人说得清楚。在那个征战不断的春秋战国时代,更是无**证。因为,在这段时期里,英雄太多,时光太短。
      公元1951年,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浏阳河畔。
      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同时获得英、德、美等多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院士资格认可的,被称为“七国院士”的夏鼐先生,在长沙东郊五里牌附近调研,判定这片不起眼的土丘下,应有汉代墓葬。限于技术条件和多方因素,未能进一步探索。
      二十年过去了。
      为响应“战备”号召,湖南省军区366医院按规划预备在此地附近两个山坡修建地下防空医院。钢钎钻探时,有不明成分呛鼻气体溢出,点燃呈幽蓝色。从来敬畏鬼神的国人,决定将此情况上报,《湖南省志·文物志》主编、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侯良率先收到消息,并肯定了夏鼐当年的判断,迅速上报相关部门,并开始疏导当地群众。
      1971年12月30日,汉代墓葬区域探索申请报告提交国务院,两周以后,1972年1月14日,报告获得国务院发文批准。长沙市部分大学学子、当地卫戍部队、考古队以及湖南省博物馆相关研究人员,开始着手挖掘。通过一个约17米深的盗洞之后,发现古代墓葬常用材料白膏泥,继续挖掘后,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汉代墓葬群——马王堆。
      在马王堆第三号墓葬区,发现了珍贵的文献资料。经过研究整理,成三部、二十七章,定名《战国纵横家书》。此书的内容,引发了一场对《史记·张仪列传》所记载史料的巨大争论。并且,得出了一个近乎颠覆性的结论:盛传的苏秦提携张仪入秦之事,竟为虚构。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後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史记》
      乍一看来,苏秦的良苦用心和张仪的幡然醒悟,让后来这两位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客,以一种极其戏剧化和极具故事性的形象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翻开出土文献,却可以看到,苏秦的年代在张仪之后,即燕昭王的时代。与张仪的连横同时对峙的为犀首,即公孙衍。
      从中国历史年代的考证和资料中,苏秦真正发迹的时

和苏秦到底是什么关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