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章 非常之道[2/2页]

谶语定新朝 悠然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笑的、微笑的……服饰更是了不起,各个民族服饰的细节,腰带细穗,衣服银片、耳环吊扣,无一不栩栩如生。砖红色的陶泥作品,却千姿百态,让杨馨、白、余三人惊叹不止,哇个不停。听着三人的赞叹,李教授只是淡定的捋了捋山羊胡,全无得意之色,反观梁老师,全程喜滋滋的看着教授,两人相视一笑,眼里全是爱意。
      看着如此了不起的作品,三人迫不及待地坐在陶车前,将刚才在李教授指导下搓揉半天的陶土放在了陶车上。随着轮盘转动起来,三人双手紧紧握住陶土,小心翼翼地拉胚。李教授忙不迭地在三人间来回指点。
      杨馨想做一个简单的莲花香炉,在午夜焚个香,看本书,好不自在。白老师想做个鱼型花盆,还没开做,她便开始计算每一排应该捏几片鱼鳞合适。余老师是最精致的人,她想做条美人鱼,如她人一般,鱼尾怎么摆,发型怎么塑,眉毛怎么弯,嘴角怎么翘……
      三位初学者完全不知这陶塑有多难,这异想天开的想法,可忙坏了李教授。这边那边的来回张罗,嘴上、手上没一刻停歇。
      看着自家教授在卖力的给自己同事留好印象,梁老师脸上满是幸福。闲来无事,捡起一块掉在地上的白色盖布抖去灰尘,将布平铺在长桌上,思索了片刻,拿过桌角边的颜料,在调色盘里一顿乱挤,拿起长短不一的颜料刷,唰唰唰,在白色盖布上做起了画。不多时,一副江南风景画已然完成,青石板小路,碧水石拱桥,白墙灰璃瓦,夕阳西沉,霞光漫天,金黄、橘黄、深红、浅黄……让人不禁沉醉。梁老师抬头看了看还在捏泥巴的几人,偷偷的给了李教授几个笑脸,想了想,翻出抽屉里的小刀,干净利落的向白布边划下,随着刺啦刺啦的声音,平整的白布边已然出现了一条条细碎精美的流苏……
      几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西沉。梁老师摸了摸提出抗议的肚子,等待许久,捏泥巴的几人总算陆续完成了作品。
      “吃什么?”梁老师还没来得及发问。白老师却已激动地说道:“李教授,能不能带我们去感受一下烧制过程,亲自烧一下?”
      好脾气的李教授不知如何拒绝,额前、衣襟早已浸汗,虽是初夏,天气还未太热,可一整日的忙碌和折腾让这位大艺术家也有些吃不消,原以为终于可以收工了,谁知这突然的提议让教授不知所措。
      “改天去吧!今天太晚了,何况还没吃饭!”杨馨虽然也对烧制好奇,可是看出了李教授的为难,便出声制止了。
      “我们看一眼,把东西放进炉子就好,不用太久吧,教授?”白老师坚持道。
      “额……,放炉子里不等出炉,那确实也用不了多久。”教授抓了抓披肩的头发,硬着声答应下来。
      梁老师很是无奈,强打精神,“走走走,我们速战速决!”说罢便带头走了出去。
      刚才在前庭看到的霍比特人小房子后竟还别有洞天,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窑洞,甚是壮观。李教授一一介绍,龙窑、阶级窑、蛋形窑……竟都是汉代便已流传下来的窑洞,现在已然成了文物保护遗址,仅供参观学习。。
      李教授带着众人在一个大型“集装箱”前停下了,十多个比人高的液化气罐并排在墙角,液化气管连通窑箱。还未等介绍,梁老师已迫不及待地说道:“这个大微波炉可以呀!可以开个伙食团,轻松承包全校的餐食了!”众人又是一顿笑。
      李教授小心翼翼地将三人刚做的模具放入箱中,来到电闸前,手刚放到闸刀上,突然刮起一阵大风,一瞬间天竟然全黑了,一道闪电径直向液化罐劈下,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大的炸裂声响彻云霄,一道极强的光冲破云际。在这电光火石间,五人所在的位置瞬时成了尘土,窑洞、红砖、房屋全然成了平地,仔细寻去,哪里还有人迹?只有焦黑的尘土和弥漫在山谷中的焦糊味!

第二章 非常之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