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0章 精盐才是国富民强之本[2/2页]

秦虎 黄羊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嬴政却未理会张良做何想,接过怂娃递来的茶碗,抿了一口,将眼睛闭了闭。他的意思不言自明,赵高立时转头高宣。
      “诸卿且先回去歇息。官商之策,制盐、捕鱼之事,明早再议……”
      张良一愣,他还想跟皇帝父子俩探讨量产精盐之法呢。几天几夜的那种!
      可现在,他只能幽幽一叹,当先揖手告退。
      “臣等告退!”淳于越也将草书奉还,与应曜等缓缓退出宫室。
      待众爵臣走远了,嬴政又饮尽一碗茶,才嘿然说:“怂娃!朕打算给张良派一个监管制盐的差事。”
      他这不是在跟你商量,而是在告诉你,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赵子虎懂了,倒也觉得无所谓,只打趣的问:“此子可是还未放弃刺杀你的念头?”
      “千里马嘛。桀骜不驯才正常!额先帮你驯服一下,以后你接过去,就没那么扎手了。”
      嬴政这话,透着浓浓的父爱,还真叫赵子虎有点无法适应。
      他故作一哆嗦,站起身就走,好笑道:“行了!想跟额抢人用就明说,没必要这样。”
      逛荡着下了楼船,赵子虎还没走到营帐门口,便见张良冷不丁由路旁草丛闪身而出。
      “师兄!公子!教教子房如何量产精盐吧?”张良当场深躬一揖手,语气激动。
      哎!真是个可怜的孩子,给我家老子一个小试验,就搞得魔怔了……
      赵子虎嘴角一歪,暗叹声。他当然清楚,并不是一个小试验,就让张良入了迷的。
      张良并非老学究、工科狗,他是因为心系天下苍生,才突然对制盐变得如此上心……
      当下,赵子虎凝眉道:“我可以把方法全教给你!不过,你要回答我一个问题。”
      “公子但说无妨!”
      张良很聪明。
      赵子虎看得出来,此子已经猜到了。
      他也就没必要再问,而是伸手拍拍张良的肩头。
      “是接受还是拒绝,由你自己抉择……”
      说着,他继续朝前走。
      张良并未多想,紧上一步跟着。
      知道相里月在,张良在营帐外几步的距离停住了,却又好奇地伸伸脖子,目光随着赵子虎的行动,想要往里瞧。
      赵子虎掀开帐帘,大步走进去,很快就抓着一块布帛出来。他直接将东西往张良怀里一塞,摆摆手赶人。
      “自己回去消化消化!我就不送了。”
      张良如获至宝,双手捧着布帛,一揖手:“多谢公子!子房无以为报。”
      说着,他调头便走,可没走几步,发现好像不太对,又猛然回头。
      “替我问候嫂君一声……”
      “还问候?”赵子虎面色一拉,朝左右看了看,想找个东西好揍人。空手,他怕力道无法把控,反而将人弄死了。
      张良见势不妙,赶紧脚底抹油跑远矣。
      “真是个榆木脑袋!”赵子虎望着那衣衫渐渐凌乱的背影,笑骂声,转身进帐。
      帐内油灯随后吹熄,靡靡之音似山下那潮水起伏。
      第二日,赵子虎闲来无事,与相里月姑侄、冷血十三鹰,在岛上找了个阴凉处,竞泳、钓鱼。
      嬴政则再次传召众爵臣到宫室议事。
      第三日……
      第四日……
      事情基本敲定下来了,御驾回归东海之滨行营。
      随后,一道旨意从御帐发出,张良被暂时委派为东海督盐官。
      “臣!张子房!谢陛下……”
      当着赵子虎和众爵臣的面,张良非常爽快的接下任命。
      然后,他照布帛所指导的,在周围开垦滩涂及火山岩地,征当地百姓挑海水浇注。
      是的。
      这个所谓的东海之滨、齐鲁半岛,后来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之为“狼烟墩台”的烟台,可是一座鲜为人知的火山之城……
      以后世格局来看,几乎半座城市,都分布着火山地质遗迹,有的还是形成了上亿年的活火山。
      而直至唐朝才有的提炼精盐之法,首要的就是……
      将滩涂上,海水浇注过的泥沙翻耙曝晒。
      经过二至三天的日晒,海泥中含盐量已经很高,开始显出白色盐渍。
      接着是将晒干的盐泥收集起来,铺垫干茅草,夯填入过滤池。
      再用海入浇入盐泥,经过茅草过滤,会沿过滤池石缝渗漏到盐卤水池中。
      这已是相当于嬴政那个小试验中的二道过滤了……
      待池中盐卤水沉淀澄清后,再将其浇灌到火山岩盐槽里,经大半天曝晒,即可收起精盐。
      如此方式得到的精盐,一个火山盐槽每次出盐量绝不超过两斤,却较之井盐、池盐要提炼精盐的效率,高出了数倍。
      而且,嬴政还为这些提炼精盐的百姓,制定了一项福利,只要家中有人成为盐民,每月每户都能领得一斤精盐……
      这对于吃惯苦涩盐卤的黔首庶民来说,不啻于天籁之音,他们自然更要戮力而为。
      望着滩涂上一个个赤着脚、即便给重担压得驼背屈膝,却仍旧笑脸常挂的百姓,赵子虎感慨良多之余,又庆幸不已。
      “大秦呐!算是开始走上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了……”
      (本章完)

第140章 精盐才是国富民强之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