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郝连长边说边找出来一本厚厚的花名册翻看起来。
      “我姥姥家就在榆树县红星乡的人……那边种大米,玉米,高粱,大豆不缺吃的。
      要不咱们就挑这里可以吗?”方知安扭头问了叶谷雨一声。
      叶谷雨又没去过榆树县那边,既然方知安都说亲姥姥就在那边,应该可以吧!
      不是说想要追自家夏夏,咋滴,还带送货上门的咋滴!?
      “那……就这里吧!”
      “行,那我这就给你们填上去……
      刚好有几个渝城的知青也要去那边……
      毕竟下乡补助有二百三……其实还包含有住房补贴呢!”
      “郝连长,太谢谢你了!”
      “说啥呢!谁让咱们都是战友又是老乡……
      出发的日期可能就是最近这个月,现在过去正好那边差不多就是秋收。
      被子棉衣这些一定要带上……”
      “这个放心,我那里还有一件军大衣呢!”
      方知安随口说道。
      毕竟他们是开着几两军卡来蓉城的,要去绵阳的5023厂拉炮弹的。
      不过行动过程是绝对保密。
      他们开车过来等待,那边直接把货送过来这边接收。
      叶谷雨也是来了这边才被告知母亲出事的消息。
      其他人都放假去逛都江堰,杜甫草堂,还有望江楼。
      毕竟三天白得的假期。
      方知安就陪着叶谷雨,放其他战友去到处转转,游玩一番。
      毕竟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到某个驰名天下的风景区。
      郝连长也没有直接把补助款给他们,毕竟现金不能随便让负责人保管。
      另外叶谷雨也没带叶家的户口簿,这个时候城市里是有户口簿的。
      毕竟有了户口簿才能办理购粮本,每个月领取各种票据。
      所以后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心心念念的当城里人,拿到户口簿吃供应粮。
      “要不我后天过来吧!明天要……去处理一下私事。”
      叶谷雨压根不提丧母之事,另外又邀请郝连长一起下馆子到国营饭店吃晚饭。
      一起喝几口,叙叙战友情。
      叶大姑已经进城两天了,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到底还是唯唯诺诺的跟叶青松提了借钱的事。
      叶青松一脸的为难,最后让叶夏至去开箱子拿钱。
      叶夏至打开箱子上的锁,装模作样的伸手到箱子里做了一个拿东西的动作。
      从随身空间里拿出来了十张大团结,然后就又锁了箱子。
      “这里有我妈的两件旧衣服……这个新的让我妈穿走!”
      叶夏至想起整理的衣服,赶紧拿了出来。
      棉袄这些肯定是舍不得给出去,只能是给两件穿过的旧衣服。
      新衣服叶夏至打算叶妈下葬的时候给换上,走的时候也体体面面的。
      叶大姑也不觉得嫌弃,欣喜的接了过去。
      毕竟叶妈能干又讲究,衣服又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合体又款式新颖。
      叶夏至把留出来的新衣服放在那里,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谁都没有提及关于叶妈的事。
      “叶青竹,你……”
      叶小姑有些气呼呼的走回来,有点不高兴肉样子。
      “夏夏,把钱给你大姑……另外找块布给你大姑,捎回去给你表哥做件新褂子穿!”
      叶青松能够当上车间主任,心眼肯定是有的。
      兄弟姐妹肯定不好让叶大姑打个借条,不过怎么也要有证人才行。
      “大姑,都说口说无凭,你看能不能写个啥借钱的借条……我爸年纪大了,万一哪天忘记了咋个办!
      咱们先小人后君子……先说断后不乱对不对……本来就是一件添丁进口的喜事。”
      叶夏至才不管那么多,丝毫不怕得罪了叶大姑。
      一百块钱说起来轻飘飘的,不就是叶青松两个月的工资。
      可是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叶大姑以前也借过好几次。每次都是叶妈三催四催才不情不愿的还回来的。
      “咋个自家人借点钱还要打借条……”
      叶大姑本来是有小心思的,以前是大嫂管钱,不好说借了不还。
      现在大嫂没了,大哥又是个不管家的人,自己现在把钱借了。
      以后还是不还还真不好说。
      “我们是亲戚,不过亲兄弟明算账……有来有往才能长久!我想我爸肯定不会让大姑你吃亏的……借条我写好了!大姑你在这里签个字,按个手印!”
      叶夏至刷刷几笔就写好了借条,又添了五块钱到拿出来的十张大团结上面。
      意思非常明显,只要大姑签了借条,另外的五块钱可以直接给她。
      大姑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占便宜的人,五块钱啊!
      反正这钱最后都是要还的,不撕破脸,还能痛痛快快的拿到钱。
      何况吵吵闹闹的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呢!
      于是叶大姑爽快的拿起借条看了一遍,在尾端签了字,又照要求沾了印泥按下大拇指的手指印。

初定去东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