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2章:一个敢想,一个敢干[1/2页]

穿越明朝假太监 宫堡鸡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立身在四川,挖空心思捞钱的同时,仍然记挂着山西的曹文诏!
      前阵子,八旗兵刚刚入关时,王立就已断定,皇太极并非要攻城掠地,而是顺道劫掠!
      由于桑干河的阻隔,八旗兵的劫掠范围,只能局限于大同府以北的部分区域!
      按常理来说,这一带的百姓大多迁去了四川,八旗兵抢不到什么好东西,只能撤回沈阳!
      为了万全起见,王立还是上了封奏书——说服朱由检,派遣骁骑营支援曹文诏!
      如此一来,应该是万无一失了!
      却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
      曹文诏再次深入科尔沁,带走了皇太极的未过门的侧福晋!
      这下子,就算那皇太极的肚里能撑船,也忍不下这口气!
      于是,原计划的“随意劫掠一番”,变成了“冲冠一怒为红颜”!
      只不过,他在山西投入五万重兵,处境却有些尴尬!
      既抢不到粮草,又难以攻陷大同,真的是进退两难了!
      在王立看来,把皇太极的主力拖在了大同,正是收复东北的大好机会——等到皇太极千里奔袭回到沈阳,黄花菜都凉了!
      明军,就算不能以逸待劳给予痛击,至少能收复沈阳以南的大片土地!
      王立向朱由检建议的同时,也给祖大寿发去书信!
      同时,还给曹文诏发去书信,希望他想想办法,尽可能地把皇太极拖在大同!
      可惜的是,满朝官员商议了半个月,竟然不了了之!
      王立傻傻等了一个月,始终没等到祖大寿出兵的消息!
      唉!
      只希望,明天能有消息!
      如果明天没有,后天应该有吧!
      此时,四川的各州各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歌笑语,准备着迎接新年!
      王立却高兴不起来!
      总觉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即将失去第三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一次,如果可以把握住,对后金的态势将是“转守为攻”,牢牢把握着主动权!
      老天啊,你就开开眼吧!
      如果把握住这次的机会,就算大明最终要亡,也会推迟些时日!
      我就能再捞好些年了!
      “厂公,倩姐姐和表妹的船,到底啥时到啊!
      她们能不能在成都过年啊?”
      “你……不冷么?”
      王立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柳如嫣刚要回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面颊微红。
      “成都的冬天,比京师寒冷多了!不过,如果倩姐姐到了,妾身也该让着她嘛……”
      王立未置可否,苦笑。
      柳如嫣接着问道:“厂公,你不是老念叼着表妹嘛!
      上次在南都的时候,倩姐姐安排她的梳拢之事,你为何要拒绝?”
      再次提起柳如是,王立仍是淡然一笑,并未答话。
      柳如嫣口中的“梳拢”,王立自然知道。
      本来,勾栏中的妓女,如果是处子,头上都是梳着小辫;
      接过第一次客人之后,发型就变成了“梳髻”;
      妓女的发型,由梳辫到梳髻的转变过程,就称为“梳拢”;
      上次在南都,是两年前了!
      那时的柳如是,还不满十五岁!
      或许是抱着感恩的目的,在赵倩的劝说之下,她同意了让王立为自己“梳拢”!
      这个时代,十四五岁的女子,已经到了出嫁年纪!
      但是,王立总觉得她还小!
      实在下不了手!
      马上过了年,柳如是就十七岁了!
      在秦淮河两岸红得发紫!
      排着队,想给她赎身或“梳拢”的风流才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最高的价格,已经出到二百万!
      但是,都被赵倩挡在了门外!
      听她抚琴唱歌,可以!给银子就行!
      由她陪着吟诗作赋,游玩山水,也可以!
      银子给够就行!
      若有非分之想,或者敢于动手动脚,就算天王老子,也会被扔到秦淮河里!
      所以,此时的柳如是,仍然扎着小辫!
      十七岁!
      十七岁!
      记得,赵倩和柳如嫣给自己暖床的时候,就是十七八岁!
      不过,还是喜欢成熟一点的,风韵一点的!
      就如现在的赵倩和柳如嫣,以及二十五岁的海兰珠!
      只可惜,这位风姿绰约,敢爱敢恨的蒙古大美女,此刻还在大同城里!
      见到有锦衣卫来报,柳如嫣很自然地起身沏茶,回避开了。
      “厂公,天音阁的画舫,此刻停在岷江之上!
      紧跟而来的数十艘游船,也停在岷江之上!
      瞻仰大佛,吟诗作对,写生绘画者多不胜数!
      赵姑姑命人,在大佛侧面的栖霞峰搭台,准备今晚的新歌发布会!”
      王立点点头,锦衣卫继续报告道:“据调查,跟随天音阁而来的三千多男子之中,至少有五百人是复社成员!
      户部尚书侯大人的长子,侯方域也在其中!
      他,也是复社成员!”
      “知道了!”
      王立满不在乎地挥挥手,示意锦衣卫退下。
      “复社”,王立听说好几次了,但从没把它当回事儿!
      “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这样的政治主张,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家伙,无病申吟而已!
      规模几万人又如何?
      不过是效仿东林党罢了!
      科举登第、声动朝野的复社成员虽多,却没见多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嘛!
      连魏忠贤都漠不关心的社团,想来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管他东林党还是复社,跟着天音阁的画舫游山玩水,听歌听曲,吟诗作对,写生绘画,我不反对!
      只要银子给够,一切都好说!
      若敢在西厂头上动土,逼得老子动起手来,不会比魏忠贤仁慈!
      你们好自为之!
      那个谁,把侯方域给我盯紧了!
      哼!
      只要别去招惹李香君、顾横波和柳如是,随你怎么疯!
      你老爸是侯恂又如何?
      东林党的新首领又如何?
      你家的《千里江

第182章:一个敢想,一个敢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