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0:现代科学的拓荒者[1/2页]

穿越明朝假太监 宫堡鸡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为历史和地理没有学好,四川的物产方面,王立只知道井研县的盐。
      除此之外,就是汉源县的煤,以及攀枝花的铁!
      张汉儒的“情报”果然没错:几百年后的“汉源”县,还真是黎州境内的“汉源”;
      那里的煤矿,储量非常惊人!
      已经在组织徭役开采!
      然而,王立想找的的“攀枝花”,应该是隶属“四川承宣布政司”的“建昌卫”!
      当年,万历皇帝的税监“指山收税”时,确实在那地方发现了铁矿!
      从泸水这个参照点来看,后世的“攀枝花”应该在那里!
      几百年之后,“攀钢”的大名,真的是如雷贯耳啊!
      既然找到了“攀钢”,王立自然不会放弃!
      即使交通不便,也志在必得!
      反正,这个时代有的是劳动力!
      就算朱至澍没有横插一脚,王立也会想尽办法开采,并将其运出来!
      如今,七十来万就能搞定的工程,王立报出了七百万的天价!
      然而,投资虽大,利润却很可观!
      诱饵,已经抛给朱至澍!
      如果他想赚钱,必会上钩!
      他最终是否上钩,其实不重要!
      当前,只要他安安分分做好蜀王,别到处生事,那就够了!
      “四川境内,真的有硫磺和硝石矿?”
      “张巡抚已经确认了,不会有假!”
      哦,对啊!
      后世的四川,被称为“硫磺之都”呢!
      既然有硫磺和硝石,那就好办!
      “征召五万徭役,尽快组织开采!
      炼制火药是头等大事,你亲自负责!
      运输火药的牛马骡子,必须提前备好!”
      “厂公放心!百姓们整日都在衙门转悠,就等着咱们征招徭役呢!
      百姓手里的牛马骡子,只需给一点一点银子,很容易就能征到几千头!”
      “报……厂公:前日,蜀王召集几十名朱氏宗亲!他们秘议之后,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于今日启程南下!”
      哦?
      南下?
      这家伙,果然上钩了!
      不必管他!
      此刻,他是否拿出银子,跟自己的修路毫无关系!
      还是那句话:皇室宗亲和富户乡绅们手里的银子,始终留在四川!
      只要堵住出川的要道,银子早晚是自己的!
      当然,那是跟朱由检翻脸的情况下!
      此时,如果姓朱的愿意出钱,双手欢迎!
      毕竟,距离翻脸的时间,还有十余年!
      能用和平的方式,早早地把银子弄到手,又有什么不好?
      说不定,通过这个诱饵,还能减轻蜀王对自己的敌视!
      届时,请他上一封奏书,主动“澄清”几位郡王的死因,朱由检更没理由动自己了!
      ……
      这日,陈王廷和朱可贞,竟然同时到达码头!
      因为,陈王廷的到来,并非收到自己的调令,而是带来两个喜讯!
      王立想要的迫击炮,已经做出样品!
      福建军器局研究的水泥,陈王廷也带来了样品!
      但是,也带来一个噩耗!
      徐光启,病逝了!
      在王立和后世的人看来,迫击炮的击发和引爆原理非常简单!
      真要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在这没有工业基础的时代,更是难于登天!
      徐光启拖着年迈的身体,足足用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做出了一件样品!
      在福建的试射,非常成功!
      徐光启的病体,却再也支撑不住!
      临终前,他将迫击炮的击发和引爆原理,以及后装线膛炮的击发原理,详细地告诉了孙元化!
      对此,孙元化真的是又悲又喜!
      匆匆办完徐光启的后事,马上就驾着大船出海了!
      “没搞错?孙元化真要去葡萄牙?”
      “厂公,孙巡抚也是没办法啊!
      福建军器局的工匠,只能造点铠钾弓箭!
      真要铸造红夷大炮,还得专业的红毛铸炮师!”
      “唉!”
      王立叹了口气,深以为然!
      这个时代的大明,没有铸造大炮的技术人员!
      更没有铸炮方面的系统研究和工业基础!
      徐光启翻译的那些东西,没几人能看懂!
      眼前的这门迫击炮,完全是徐光启一手铸造!
      想铸造更多的迫击炮和红夷大炮,只有去葡萄牙“引进”技术人员!
      在当前,这是最快最省的办法!
      唉!
      想不到,明朝唯一的“现代”科学家徐光启,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厂公,孙巡抚乃戴罪之臣,不适合向朝廷报丧……”
      “没错!
      徐光启曾任礼部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内阁次辅,理当速速向朝廷报丧!
      万岁爷是否追赠他的官职,是否荫封他的子孙,咱们管不着!
      这会儿,就以西厂的名义……呃不,以福建军器局的名义,给他的妻儿送去白银十万两!”
      说罢,王立又在叹息不止!
      在这个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徐光启的诸多西学著作,很难普及开来!
      明清时期第一次追赶西学、普及现代科学的机会,就这么遗憾地失去了!
      自己,真的没能力改变历史!
      哪怕,曾经试着去努力过!
      柳如是的“死而复生”,吴三桂的“死而复生”,平白冒出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最好证明!
      历史,或许真的无法改变!
      但是,却能做点什么!
      “传令下去:在蜀中征招八至十四岁的孩童,专门研习徐光启的《几何原本》,男女不论,数量不限!
      一年之后,本厂公亲自出题考试!
      成绩优异者,赏银五万两!
      再聘为数学讲师,月薪一千两!”
      “厂公,这个……我也看过《几何原本》,可是……真的看不懂啊!
      你让八到十四岁的孩童去研究,又没有专门的老师引导,恐怕……”
      “谁说没有老师?我不是老师么?
      孙元化带回的葡萄牙铸炮师,他们不也是老师么?”
      对于教授《几何原本》,王立这个学渣,还是有足够的自信!
      毕竟,《几何原本》是数学的基础!
      只要完成了九年义务教

第150:现代科学的拓荒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