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3章:三个太监一台戏[1/2页]

穿越明朝假太监 宫堡鸡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都的这场冲突,究其本质,不过是三个太监之间的争斗!
      消息传到京师,魏忠贤没有向朱由检请罪,而是第一时间来到灵济宫,向王立要钱!
      “魏公公,咱俩谁跟谁啊?
      这点小事儿就要二百万两?你也太坑了吧?”
      “小事儿?
      我给你加到了三千锦衣卫,你还认为是小事儿?”魏忠贤咧嘴一笑,端起茶碗闻了闻:
      “王公公啊,你捞了那么多银子,怎么还喝这种粗茶?
      实在太没品味了!
      我在云南特制的普耳茶,茶性温和,口感醇厚,绵软回甘,无苦涩之感,乃品茗、送礼和收藏之佳品!
      王公公,我只收你十万两银子一斤哦!
      若不买点尝一尝,必会终身后悔啊!”
      “靠!
      魏公公,你好意思说我?
      我在泸州酿制的“国窖1631”,清澈透明、窖香优雅、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
      上次你也品尝过了,不上头是吧?
      我给你一万两一坛的友情价,也没见你买几瓶啊!”
      提到“国窖1631”,魏忠贤忍不住舔舔嘴唇,很是不解:“王公公,你的酒……用个“1631”的名字,到底是几个意思?”
      “呃……这个嘛……”
      王立吞吞吐吐,一时之间,很难向魏忠贤解释!
      几百年后鼎鼎大名的“国窖1573”,据说是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酿造,并因此而得名。
      然而,这几年里,王立尝遍了全国各地的白酒,却没听过“国宝窖池”的名字!
      于是,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他以去年(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正式收购泸州酒坊的时间,为自己酿造的白酒起了个“有意义”的名字。
      只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公元纪年!
      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后,人们才会明白“1631”的意思!
      不过,无所谓了!
      “国窖1631”,已经成了真正的宫廷御酒!
      就连朱由检也赞不绝口!
      他亲自题写的“国窖珍品”四个大字,已经与《富春山居图》和《唐宫仕女图》一起,被精心装裱,妥善保存!
      几百年后,这四个字的价值,绝对难以估量!
      所以,这个酒的名字,没法跟魏忠贤解释!
      “魏公公,我的白酒生产工艺复杂,绝不是你的普耳茶可比!
      需要十六种不同的主粮和辅材,经过三十一道复杂的工序,精心酿制而成!
      因此,我就随便以“1631”命名了!”
      “原来如此!”
      魏忠贤点点头,半信半疑。
      寻思着,是不是也给自己的茶,起个更加响亮的名字!
      “不必了!普耳这两个字,已经足够响亮了!
      不过,如果改成“普洱”两字,那就更好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三点水的“洱”字!
      魏忠贤却没有多想,马上就决定改名!
      “魏公公,你的茶叶远销海外,可赚了不少银子啊!
      唉,我可就亏大了!
      海外的那些洋人,都不喜欢我的白酒!
      当初,咱俩“分赃”的时候,好东西都被你占齐了!
      如今,你出了三千锦衣卫,就向我要二百万两银子,实在说不过去吧?”
      “王公公,你做酿酒,我做制茶,你亲口同意的!
      你的酒在海外销量不佳,但在大江南北也卖得不错嘛!
      而且,你的丝绸,你的绫罗绸缎,那可赚了不少!
      今,我帮你一个大忙,只收你二百万两,还好意思讨价还价?”
      “得,得,得!”
      王立猛拍桌子,爽朗一笑:“二百万就二百万!
      不过,我这里没有足够的现银,也没有足够的银票啊!
      要不,你牵两只公的牧羊犬回去?
      魏公公,我这牧羊犬啊,公的已经炒到一百五十多万,绝对亏不了你!”
      看到王立的嬉皮笑脸,魏忠贤一脸黑线。
      正要发作,曹化淳引着几名太监,匆匆赶来。
      其实,曹化淳想除掉杨爱,是源自他对朱由检的忠心!
      因为,朱由检看向画中杨爱的眼神,他早就察觉到了!
      他想把杨爱除掉,就是避免朱由检临时起意,犯下大错!
      他相信,只要杨爱一死,朱由检那悸动的心,很快就能平静!
      所以,得知南都的明军与厂卫对峙,曹化淳不敢上报朱由检!
      而是第一时间找到两位厂公,试图大事化小!
      然而,魏忠贤则不同!
      得知崔呈秀把事情闹大了,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在暗自欣喜!
      因为,调动南都兵马的家伙,正是兵部尚书申用懋!
      此人,江苏苏州人,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之子,妥妥的东林党!
      魏忠贤的眼里,自然容不下他!
      早在天启年间,魏忠贤已将他罢官归乡!
      岂料朱由检继位之后,趁着魏忠贤“低调”的那段时间,申用懋东山再起了!
      当时,正值皇太极兵临京师城下!
      朱由检震怒,将原兵部尚书王洽免职入狱,临时起用了申用懋与孙承宗。
      然而,就在孙承宗四处奔走,为抵御皇太极劳心劳力时,正巧有一路勤王兵马粮草耗尽,却没得到及时的补充。
      那时候,强敌就在城外,京师万分危急!
      这路兵马的小小躁动,让朱由检怒不可遏!
      他及时补发了饷银和粮草,并将申用懋贬到南都,这才稳住了军心!
      此时的魏忠贤,在京师表现得非常低调!
      他的那帮孝子贤孙,却在江南疯狂地捞钱!
第133章:三个太监一台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