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清而言,财政危机其实早已经到来,南方六省的丢失,再加上江南税赋受到影响,使得大清朝道光二十八年的秋税相比道光二十七年减少了足足五成,就连关税、海防捐、团练捐收入也都大幅度下滑,反观道光二十八年的支出却达到了惊人的四千五百万两,里外亏空足足了两千万两。
所谓的开源节流,只不过是一番空话和套话,既无处开源,同样也没法节流。
“眼下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抵押大清朝的盐税和关税给洋人,从洋人那里拆借一笔银子过来。”
穆彰阿暂时只能想到这个办法,当然他也明白,洋人吃人不吐骨头,想借钱就必须得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
然而还没等道光皇帝说话,祁??藻却摇了摇头,道:“穆相,关税抵押出去或许能拆解一笔款子,但是眼下两江就处在复汉军的兵锋之下,再加上广州也不在朝廷的手里,只怕洋人不会借多少银子......至于盐税看似比较多,可如今天下大乱,咱们自己都收不齐盐税,拿去抵押给洋人,只怕洋人也是不认.......
道光皇帝冷哼了一声,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岂不是只剩下了节流一条路?”
“没错,皇上,臣以为眼下应该优先考虑节流之法或许更加妥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祁??藻一边说着话,脸上的汗水却在滚滚而下,节流可不比开源,那要得罪太多人.......
果然,道光皇帝也想到了这一茬,眉头紧紧皱起,道:“你说节流,那这笔银子该从哪里砍?”
目前大清已经把该停的工程都已经停下来,就连一些该赈灾的地方都没有赈灾,除了一些必要的开支,比如内务府、比如八旗开支,其他的几乎都堆在了军务上,就连绿营也都已经少了一多半。
想到这里,道光皇帝回过味来,冷声道:“祁??藻,你倒是好大的胆子,莫非是想让朕停了内务府,罢了八旗的铁杆庄稼?”
“皇上圣明。”
祁??藻跪在地上,也不敢直接说一句是,只能用一句皇上圣明来代替。
说白了,这件事实在太过于敏感,也是当下清廷内不少人都在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实不仅仅是汉人,就连一部分八旗亲贵,比如惠亲王绵愉也曾经上过类似的密折,要求裁撤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为国家节省开支。
但是,所有人都十分明白一点,无论是内务府还是八旗铁杆庄稼,那都是真正的大麻烦,稍有不慎都会酿成乱子。
倘若说大清户部是清帝国的财政部,那么内务府就是皇室的财政机构,因此内务府也是皇帝身边极为重要的机构,有句话这么形容:御前大臣班列在前,但尊而不要;军机则权而要;内务府则亲而要,可以说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三足鼎立,尤其是内务府大臣,往往都必须由皇帝的亲信重臣担任
其次,内务府的收入也很高,内务府的收入除每年由户部拨款以外,还有遍及各地的皇庄、当铺、关税、盐税等收入,到了乾隆时期甚至上缴
第262章 陷入死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