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03 一上来就这么俗的?[1/2页]

百家逐道 给您添蘑菇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学宫门前,像檀缨这样去迎人的,其实还有很多。
      有年纪稍大的父母,也有正当壮年的家臣,亦有年纪轻轻的同窗好友。
      有人穿着专事耕作的粗衣,有人披着匠人做工的油袍。
      有檀缨这样一身紧致小衫的秦国帅逼,亦有长靴短袖满身口袋的燕人行者。
      这些人不仅阶级和行业不同,甚至连国籍都不同。
      正如光武帝所倡导的那样:不论权贵庶民,国之内外,皆可求道。
      然求道者众,得道者寡。
      能走到这里,属实不易。
      想要参加稷下学宫的道选,先要通过自荐与面荐。
      自荐是寄来书信,简要介绍自己的出身和学识,并附论文一篇,谈谈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理论的看法。
      以秦学宫为例,每年收到的自荐信数量在5万上下,老师们会从中选取千余人,奔赴各国王都主持面荐,以谈话和出题的方式,选取至多500人来咸京参加道选。
      按比例来说,能走到这里,至少也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了。
      面对这样的选拔机制,除了帅一无是处的檀缨,当然是连自荐那一关都过不去的。
      先不说他徒有其表言之无物,单是自报家门时,亮出“王室伴读”这个身份就足够凉透了。
      至于赢越这样的权贵,走到这一步自是顺理成章。
      可那些农户、匠人的孩子,又是如何跨越重重阻碍的呢?
      在庸碌的环境中,他们是怎样生出别样才华的,又是如何以寥寥几笔自荐被老师发现的?
      成功入选后又将学些什么?
      以怎样的姿势得道?
      什么样的想法才能被天道垂青?
      得道的瞬间会不会很爽?
      好奇啊,好想知道。
      檀缨不觉嗦起口水。
      期待之间,隆隆之声渐起,两道巨石宫门向左右缓慢展开。
      道选毕,学士归。
      檀缨鹤立于迎风人群之间,透过那逐渐扩大的缝隙,总算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菁英学士。
      那是一群意气风发,阔步前行的俊杰。
      根本无须服饰彰显,他们的眼神里,姿态间,已满是力量与未来。
      即便是权贵,也都是一身素色的简约服饰,将内容都收敛于细节之间。
      如果非要让人知道自己是谁,腰带上几道淡淡的纹理,领口一支精致的饰针,足矣。
      至于那些出身并不显赫的庶民,一身上下也打理得整整洁洁,眉宇之间无卑无亢,与权贵同行不落寸分,已颇有了些正牌文士的风采。
      就在檀缨瞪目瞻仰的时候,一白袍讲师已立于门内侧,与众学子朗然道:
      “酉时发榜,入选者可携一同行入宫清谈。”
      话罢,拂袖而去。
      眼见这讲师远去,一个瘦小的男学士终是没耐住心性,一跃跨出门槛,满脸喜气地跑向家人。
      这一下子,也让所有学子都放下了架子,一个个都加快了脚步,或欣喜或抑郁地迈出学宫。
      檀缨看得一笑。
      原来刚刚的老气横秋,都是装给老师看的。
      他们终究是一群十六七的年轻人,城府到底还是压不住朝气的。
      在那奔跑而出的人群后面,檀缨远远便看到了一个矮个子的国字脸少年。
      无论别人怎么跑,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步调与神情。
      这位少年,自然就是四世子赢越了。
   &nb

003 一上来就这么俗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