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中国唐朝初年名将[62],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1],但少时家境贫寒,于贞观末年应募投军,随唐太宗征高丽(即高句丽),在安市城之战中身穿白衣,持戟悬弓,大呼冲阵,所向披靡。太宗嘉奖其勇猛,召拜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后升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后两度随击高丽,并大破契丹于黑山。龙朔二年(662年),随郑仁泰率军击九姓铁勒十余万人于天山,连发三箭,射杀铁勒骁骑三人,使铁勒军惊溃。他趁势追击,俘叶护兄弟三人而还。九姓自此衰弱。后随李?薰ジ呃觯?グ沃卣蚍鲇喑牵?胩凭?髁?衔?饺馈8呃雒鹜龊螅?示?羰仄饺溃??馄窖艨す?O毯嘣?辏?70年),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击吐蕃,但在大非川之战中战败。回朝后被免官为民。后一度被起复为鸡林道总管,又因事获罪。晚年重新被起用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永淳元年(682年),大破突厥阿史那元珍部于云州,次年(683年)去世,享年七十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62]
薛仁贵作战二十余年,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衍生出《薛仁贵衣锦还乡》《薛仁贵征东》等文学作品[63]。另著有《周易新注本义》[57][58],今已佚。
(概述图来源[61])
全名
第329章 爆发,隐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