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米粒甚至有种羊脂玉似的感觉,晶莹剔透。
      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一颗颗橘色的小颗粒,看不出是什么。
      “这是什么?”
      老唐好奇的凑了过去,冲李逸询问。
      “基围虾的虾籽。”
      李逸随口解释了句。
      “诶?可以啊!”
      老唐低声嘀咕了句,有些惊讶的退回了身来,冲身后的同事说道:“这小老板有点东西!”
      “为什么?”
      同事们不解。
      见状,老唐笑了笑,解释:“这招叫借味儿,是用米来借虾的味道。
      做法就是把新鲜的基围虾剖开,挑去虾线,然后把泡好的米填进去,上锅蒸制,这样米中就会带有虾黄的醇香。
      然后再把蒸熟的虾籽加进去,可以增加米饭的口感,还能多一些鲜甜。”
      听了他的解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么说,这炒饭还挺讲究的。”
      “就应该这么讲究,一万块一份呢!”
      老唐不以为然:“要是只借个味,加点虾籽,我肯定是不满意的,一万块一份的饭绝对不能这么打发……”
      他话还没说完,就闻到了一股突然飘散出来的浓郁鲜香。
      “哇!好香!”
      “什么啊?闻起来好好吃的样子!”
      四周围观的众人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咕叽!
      有人在吞咽口水,而且不在少数。
      老唐也被这股浓郁的鲜香吸引了注意力,看向了小吃车。
      “是从那个坛子里飘出来的!”
      摄像发现了香味的来源。
      只见李逸手中捏着一张湿沥沥的荷叶,面前一个像是酒坛的褐色坛子正在向外飘散着微白的水蒸气,那股浓郁的鲜香,就是从坛子里飘散出来的。
      这个坛子其貌不扬,之前一直被李逸放在灶台上右侧灶眼上,下方用微火烧着。
      李逸手中的荷叶,和他手边的一块厚白麻布,之前都封在坛口上,没有半点缝隙。
      看到这个坛子,闻着浓郁的鲜香,老唐不由得脱口而出:“佛跳墙?”
      佛跳墙是闽菜中最出名的一道,也叫福寿全。
      它用料讲究,需要用到鲍鱼、海参、花胶、鱼翅、瑶柱等名贵食材,做法也极为繁琐。
      这些名贵食材都得是干货,光是泡发,最少也得一个星期。
      泡好之后,这些食材都要一起放进老黄酒的酒坛里,用高汤一起煨煮。
      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因为坛口被荷叶密封,几乎没有香味冒出。
      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
      老唐之前也拍过佛跳墙,还是去福州拍的。
      那家店也是百年老店了,但那里最贵的佛跳墙,开坛时的味道和现在比,也差了那么一截。
      差在了哪儿呢?
      老唐深深的吸了口气,马上脱口而出:“这酒真好!是绍兴的花雕吧?”
      听他一口叫出酒的来历,李逸看了他一眼,露出了一丝笑意。
      好东西也得懂行的人才能品出门道。
      “是花雕,能闻出几年陈吗?”
      李逸问了他一句。
      老唐被开坛的这股香味震住了,赶忙摆手客气:“您抬举我了,我能闻出花雕就不错了,闻不出几年陈,但这酒好香啊!肯定是好酒!”
      李逸不置可否,解释:“十八年的女儿红。”
      “怪不得!”
      老唐咂舌。
      真正的18年陈绍兴女儿红,一斤少说也得上千了。
      看这个坛子,就算兑水,至少也得加两斤女儿红进去,才能有这么浓郁的酒香。
      这就得两千块的成本啊!
      但厨艺这东西不是靠堆食材就能完全取胜的,要是技术不过关,全用好东西也做不出好味道来。
      不过老唐已经收起了几分轻视之心。
      先不说炒饭,光是从这坛佛跳墙他就能看出,这个小老板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手机版网址:

第二章:佛跳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