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已经治理地方有一段时间的颜杲卿更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背景。
      “朝廷为了应对各地所需以及边疆的军镇开支,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
      “加上各地的世家大族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年年缩减。”
      “开元二十二年还有有不少结余的钱粮,到了今年已经是还有欠缺了。”
      说到这个,颜杲卿也是不由的叹息万分,他虽然也是出身高门,可是颜氏一脉传承的风骨,却不会搞这么些吞并田地的活计,以他们的家学渊源,也根本不需要干这些。
      “醴泉这一份赋税,就等于是在给朝廷内的大员们上眼药。”
      “陛下肯定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机会,哪怕不会在全国推广,也肯定会在京畿道,关内,河北这几个地方开展。”
      “一旦可以借此将世家大族兼并的土地给逼出来,让更多的农户可以按唐律缴税,那么朝廷的各方面开支压力就能减小,更加关键的是对于各州道的改革,也可以更有底气!”
      能够从这一点信息当中看出这么多东西,颜杲卿的眼光不能不说是十分的出色,而颜真卿就内秀许多,眉眼方正刚毅,也是连点头,同意自己从兄的话。
      “所以现在在醴泉的太平教起义军,到底是不是二位知道的太平教已经很难说了。”
      “可以如此配合陛下所想,我都怀疑...”
      话没有说出口,在场的其他人却都已经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是李杜二人却忽然生出了某种想法,如果太平教已经被替代或是改变了,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幕后的那位正是他们的那位道师...周清都?!
      这种想法没什么来由,却也很明确的印在了他们的脑子里面。
      “能够缓解土地兼并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看未必能成...”
      杜甫思索了片刻,摇了摇头。
      “关陇世家的各种关系太紧密了,陛下要推动这件事,要遇到的阻力远比想象中大。”
      “尤其是醴泉那边,如果圣人想将那里当一个典型,那就更会引起各大世家大族的必杀之心,怕是醴泉稳不住多久了...”
      颇有些没有想到,杜甫能看到这一层,李太白忍不住拍了自家贤弟的肩膀一下
      “既然当了这个出头鸟,自然就得准备好应对风险的可能,不过我看醴泉还没那么容易解决。”
      说话间,几人就已经来到了如今已经改名叫做‘集贤书院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丽正书院,也是天底下第一个被叫做书院的地方。
      搜书、校书、藏书是这间书院的首要任务,更加关键的是这里有许多潜心的学者,更是百家诸多修行道脉大隐隐于市的位置。
      李太白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找一些可以参考的书籍,要知道不止是李太白想要去边疆一趟,岑参和高适对此也颇有些意动,但不同于月炼之法有成的情况,他们去往边疆还是颇有些风险的。
      所以来这里,为之后即将去往北疆做一些准备。
      只不过他们也没有料到,这集贤书院今日竟然是这么一个光景...

第六十四章 集贤书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