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章科举之路[1/2页]

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 SSD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也不能变成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肆意地砍杀着你的同僚,不能损害大家的利益。
      ………
      自古以来,哪怕孤臣不贪,也很少有好下场,更何况你还是个大贪官。
      动了大部分人的蛋糕,你还想活吗?
      这是和?的第二条取死之道。
      最后一条,就是和?贪污受贿、经商所积累的,富可敌国的财富了。
      自古以来,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吃独食,更何况你只是一个大臣。
      人啊,越是家境殷实,富可敌国,深入人心,越是遭人惦记。
      这三条已经足够让所有人对和?产生杀意了。
      当这个世界上,九成九以上的人都想杀你之时,你又怎么可能不死呢?
      …………
      所以说,现在的和?,并不打算走原版和?的道,他要自己趟出一条道。
      …………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和?,还没有踏入官场,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和?准备好好读书,先考取个功名在身,然后再用钮祜禄家族的人脉,加入勋贵一脉恩典一系的文臣集团。
      而和?之所以这么折腾,完全是因为,为了在官场之中,更好的混出头来。
      “………………”
      封建王朝的官场,历以来都是以出身决定阵营。
      和?的出身,是勋贵一脉,武将世家,是天生的勋贵一系的官员。
      这种出身,虽然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先天性好处,但这也意味着他只适合走勋贵系的道路。
      不管是做文官也好,做武将也罢,只要他踏入官场,大家都会默认他是勋贵系的官员。
      “……”
      如果说,勋贵出身的和?,想要转变身份,不加入勋贵系的官员之中,那也可以。
      但是后果可是相当的严重,基本上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原本和你同一出身,勋贵一系的官员们,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们,觉得你背叛了他们。
      在官场之中,勋贵一系的官员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付背叛者。
      就算念着旧情,不把背叛者踩死,也会把你弄得丢职罢官。
      而另一边。
      无论你再怎么证明,自己是通过科举考试,一关一关坐上这个位置的,那些清流一系的官员,即江南诗香门第一系的官员们,还是不会接纳你。
      因为,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说,官场之中,出身决定阵容,屁股决定脑袋。
      屁股的立场,比脑袋的精明,更加的重要。
      “…………”
      话归正提!
      想要通过正统的科举考试,考上有品级的文官,那可是相当的难。
      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一人能过。
      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他们的孩子,想要走科举之路,首先,需要考过童试。
      童试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百人中选一人,逃汰率百分之九十九。
      通过童试后,便已经算是拥有了最低等级的功名,虽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但至少社会地位是挺高了一些。
      读书人在成为童生之后,哪怕是日后不能再更进一步,也没有经商的头脑,但也可教教书,替人抄写文章书籍,以此谋生。
      只要舍得下面子,日子比普通老百姓,还是好过不少的。
      而童生如果想更进一步的话,就需要考院试,考中之后,即为“生员”,百姓们俗话通称为“秀才”。
      在清朝,只要考取了生员,也就是有秀才名头,就算彻底脱离了普通老百姓阶层,可以拥有一些实际意义上的特权。
      例如受免丁田粮税,又如上堂不必下跪等等,实实在在的权力。
      考中了秀才的读书人,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的读书人,一般在当地的县府,都能混的风生水,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
      科举考试的第三关,那就更厉害了。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
      每三年,在一省之地举行一次,一省的读书人,最后只能要几十个人。
      全国各省的录取人数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人。
      乡试可以说是科举考试之中最为重要,也是刷下人数最多的一关。
      毕竟,通过了乡试之后,便具有了做官资格,可以称得上一句举人大老爷。
      乡试之后的第四关,就是会试了。
      常在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由京师礼部主持,又称春闱、礼闱。
      考过会士虽然不能获得什么实际意义上的好

第一百一十章科举之路[1/2页]